[实用新型]实验室船闸灌泄水过程闸室船舶系缆力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9351.X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亚男;戈龙仔;李焱;刘针;于滨;姜云鹏;马隽;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5/04 | 分类号: | G01L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刘影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室 船闸 泄水 过程 船舶 系缆力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实验室船闸灌泄水过程闸室船舶系缆力测量装置,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测量组件、船闸组件和缆绳拉力采集系统,所述测量组件固定在试验船舶的上表面,测量组件包括固定挡板、拉压力传感器、力传导框架、护弦、滑块和滑道支架,所述固定挡板固定在试验船舶的上表面,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固定挡板的右侧,所述力传导框架固定在拉压力传感器的右侧,所述护弦固定在力传导框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易操作,不仅保证了试验精度,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停泊船舶系缆力测量试验模拟技术产生了实质性的提升,可在其它类似工程模型试验中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实验室船闸灌泄水过程闸室船舶系缆力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等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水电资源开发步伐逐渐加快,使得发展内河航运事业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显得日臻重要。船闸是“通航建筑物”的一种,在天然河流由于调节流量、渠化通航以及在运河上因地形条件及水面坡度的限制,必须具有阶梯形的纵断面形成集中水面落差,所以必须借助专门的通航建筑物使船舶直接通过落差。船闸是一厢形构筑物,由上、下游引航道与上、下游闸首,以及闸室组成。闸室是停泊船舶(或船队)的厢形室,借助上、下游闸首输水廊道灌水或泄水来调整闸室中的水位,使船舶在上、下游水位之间作垂直的升降,最终达到通航的目的。当船舶由下游向上游行驶时,室内水位降至与下游水位齐平,然后打开下游闸首的闸门,船进闸室,关闸门,灌水,待水位升髙到与上游水位齐平后,开上游闸首闸门,船即可出闸通过上游引航道驶向上游。当船由上游向下游行驶时,过闸操作程序则与此相反。
在船闸的灌水或泄水过程中,随着闸室内水面的上升或下降,停泊在闸室内的船舶受到因闸室内非恒定水流形成的水面坡降力、水流运动的流速力以及各种局部流态如回流、漩涡、冲击而产生的局部力等不利影响因素,当这些作用力过大时,造成固定船舶的系缆缆绳断裂或使船舶摇摆幅度过大,使船舶发生碰撞甚至倾覆,危及船舶及船闸结构的安全。船舶系缆力是衡量闸室内船舶停泊条件的主要指标,这就需要船闸输水过程必须使输水水流充分消能,尽量避免局部不良流态,确保闸室内水流平稳上升或下降,从而满足船舶在闸室内安全停泊的条件。因此实验室通过测量船闸灌泄水过程闸室船舶系缆力与缆绳允许破断力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船闸输水过程所产生不利影响程度是否符合船舶停泊条件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验室船闸灌泄水过程闸室船舶系缆力测量装置,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构思巧妙、易操作,不仅保证了试验精度,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停泊船舶系缆力测量试验模拟技术产生了实质性的提升,可在其它类似工程模型试验中推广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实验室船闸灌泄水过程闸室船舶系缆力测量装置,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测量组件、船闸组件和缆绳拉力采集系统,所述测量组件固定在试验船舶的上表面,测量组件包括固定挡板、拉压力传感器、力传导框架、护弦、滑块和滑道支架,所述固定挡板固定在试验船舶的上表面,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固定挡板的右侧,所述力传导框架固定在拉压力传感器的右侧,力传导框架是中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护弦固定在力传导框架的内部,护弦有两条,两条护弦之间有立柱,护弦和力传导框架靠近拉压力传感器的一边平行,所述滑块固定在力传导框架远离拉压力传感器的一侧的外侧面,所述滑道支架固定在试验船舶的上表面,滑道支架的上端有滑道,滑块远离力传导框架的一端穿过滑道。
进一步的,测量组件有四组,第一组测量组件固定在试验船舶上表面的中心距船首距离的1/3处,第二组测量组件固定在第一组测量组件的上端或下端且和第一组测量组件的距离是0.5cm~1.5cm,第二组测量组件和第一组测量组件在水平方向的夹角是90°,第三组测量组件固定在试验船舶上表面的中心距船尾距离的1/3处,第四组测量组件固定在第三组测量组件的上端或下端且和第三组测量组件的距离是0.5cm~1.5cm,第四组测量组件和第三组测量组件在水平方向的夹角是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93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