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热冲击实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9451.2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72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冬;申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N2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4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热 冲击 实验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备领域,尤其是冷热冲击实验设备,具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压缩机与外框架,外框架包括由下自上一体成型的下框架、过渡框架以及上框架,下框架周围围有外围板,试验箱顶部设置有可以移动的第一箱盖以及第二箱盖,外围板内侧设有与第二箱盖等高的固定架,固定架之间设有丝杠,丝杠上设有可移动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第二箱盖侧边固定连接;上框架的下表面设有移动导轨,移动导轨上设有可移动的滑块,滑块两侧设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底端与第一箱盖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导轨及汽缸即实现了开合第一箱盖及第二箱盖的功能,能实现对线束的自动化耐冷热检测,无需操作工人,使用方便,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经济效益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冷热冲击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线束在出厂前通常要进行冷热冲击试验,以确保其在冷热环境下的耐受度水平。传统测试方式为人工测试,自动化程度较低,测试的效率也相对较低,较为不便,不符合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占用空间且不需要进行二次调节即可使用的EV变速箱性能测试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冷热冲击实验设备,具有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压缩机与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由下自上一体成型的下框架、过渡框架以及上框架,所述下框架周围围有外围板,所述外围板中容置有试验箱,所述试验箱顶部设置有可以移动的第一箱盖以及第二箱盖,所述外围板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箱盖等高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之间设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有可移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第二箱盖侧边固定连接;所述上框架的下表面设有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导轨上设有可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两侧设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底端与所述第一箱盖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试验箱包括并列设置的冷室与热室。
进一步地,所述冷室内设有多层盘卷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末端穿过冷室与所述压缩机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室底部插入有3-5根加热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盖底部固定连接有网眼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相较于传统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导轨及汽缸即实现了开合第一箱盖及第二箱盖的功能,能实现对线束的自动化耐冷热检测,无需操作工人,使用方便,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经济效益较好。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外围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压缩机、3.外框架、4.下框架、5.过渡框架、6.上框架、7.外围板、8.试验箱、9.第一箱盖、10.第二箱盖、11.固定架、12.丝杠、13.伺服电机、14.移动导轨、15.滑块、16.伸缩气缸、17.冷室、18.热室、19.冷凝管、20.加热棒、21.网眼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以下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参考下列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9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手表钢底底面的磨削抛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废硫酸的回收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