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W布置阶梯防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83440.1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8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唐秋雨;林树彪;蔡晋;郭成保;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捷特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F23M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水冷 布置 阶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W布置阶梯防磨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防磨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长期有效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横向及纵向磨损防磨方案;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通过以衔接式W形状布置防磨装置来同时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的横向及纵向磨损,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的纵向磨损及偏磨,能通过少量的布置防磨装置即可以达到对水冷壁管长期全方位防护的作用,且防磨效力持续时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W布置阶梯防磨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防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防磨方式可分为三大类:1、防磨喷涂类;2、防磨护瓦类;3、防磨梁、防磨带类。其中防磨梁、防磨带类的防磨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该类技术如果只布置横向防磨带只能解决水冷壁管竖向磨损的问题,只布置竖向防磨带只能解决水冷壁管横向偏磨的问题,如果横向与竖向防磨带同时布置,则对水冷壁管的换热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锅炉的出力,本实用新型在不加装竖向防磨带的同时,通过以衔接式“W”形状布置防磨装置,既能有效解决水冷壁管的横向偏磨问题也能解决纵向水冷壁管磨损问题,同时也避免加装竖向防磨带影响锅炉出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长期有效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横向及纵向磨损的防磨装置布置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防磨装置以衔接式“W”形状布置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排上,“W”型布置形式既可以降低由上而下的沿壁灰流的浓度和流速,也能降低水平方向的沿壁灰流的浓度与流速,进而能全面控制水冷壁管排的磨损。
所述“W”型布置形式的防磨带纵向层高为0.5米~2米。
所述“W”型布置形式的防磨带层与层之间插接或搭接。
所述“W”型布置形式所使用的防磨装置应对水冷壁管无束缚应力。
所述“W”型布置形式所使用的防磨装置应为一体铸造成型的。
所述“W”型布置形式所使用的防磨装置的材质应为耐热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防磨装置布置形状的变化,起到了对水冷壁管横向与纵向磨损同时控制的作用。
2、由于本实用新型防磨布置方案不需要布置纵向的防磨装置,更有利于降低防磨治理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
3、由于本实用新型整体布置后将整个受热面分割为数个独立单元,防磨效果更突出,整体防磨区域相互联系又彼此分割,整体防磨体系更加牢固且后期维护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布置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磨装置与水冷壁管的布置方式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磨装置与水冷壁管的布置方式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为水冷壁管排,2为防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防磨装置2以衔接式“W”形状安装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排1上。
所述“W”型布置形式的防磨带纵向层高为0.5米~2米。
所述“W”型布置形式的防磨带层与层之间插接或搭接。
所述“W”型布置形式所使用的防磨装置应对水冷壁管无束缚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捷特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原市捷特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83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封闭式粉料称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骨科的新型扩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