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85511.1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7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功平;周德文;王龙玉;曾昭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拓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未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结构 衬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包括内支架和外套筒,所述内支架的外侧壁上套装有橡胶主体,所述内支架和橡胶主体设置在外套筒的内部,所述橡胶主体与外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橡胶隔震垫,所述内支架上铆接安装有金属垫圈,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防水组件,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通过设置铆压凹槽、防水垫圈和防腐蚀层等,达到了提高扭梁衬套的强度和安全性,减小内支架和金属垫圈轴向脱出风险,提高防水性等效果,解决了目前的一体式衬套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梁衬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
背景技术
扭梁衬套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用于车身和轮毂支架的过度件,起到缓冲路面对车身的冲击作用;而目前一体式衬套基本上是垫片与内支架件是过盈配合,靠摩垫片与内支架件擦力保障。而这种过盈配合的一体式衬套不能满足大载荷冲击和较大车型(如SUV与MPV等)满载需求,垫片有脱出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包括内支架和外套筒,所述内支架的外侧壁上套装有橡胶主体,所述内支架和橡胶主体设置在外套筒的内部,所述橡胶主体与外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橡胶隔震垫,所述内支架上铆接安装有金属垫圈,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防水组件。
优选的,所述内支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铆压凹槽,所述金属垫圈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加工槽。
优选的,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垫圈,所述防水垫圈设置在金属垫圈与外套筒之间,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端面上固定安装有适配圈,所述适配圈与外套筒的下端内壁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内支架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内支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加强筋,所述连接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架上对应安装槽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垫圈。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包括主体层,所述主体层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抗断裂层,所述抗断裂层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腐蚀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通过橡胶主体、橡胶隔震垫、金属垫圈和铆压凹槽等设置,使得扭梁衬套在原过盈配合基础上增加铆压结构,通过加工槽将金属垫圈压铆在内支架的铆压凹槽内部,从而提高内支架的拔出力,减小内支架轴向脱出的风险,通过防水垫圈、固定环和适配圈设置,对外套筒的上端和下端进行防水处理,避免橡胶主体被腐蚀后导致缓冲减震效果下降;通过抗断裂层和防腐蚀层设置,提高外套筒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通过设置铆压凹槽、防水垫圈和防腐蚀层等,达到了提高扭梁衬套的强度和安全性,减小内支架和金属垫圈轴向脱出风险,提高防水性等效果,解决了目前的一体式衬套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体式铆压结构扭梁衬套中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支架,2-橡胶主体,3-外套筒,4-橡胶隔震垫,5-金属垫片,6-防水垫圈,7-连接架,8-安装槽,9-加强筋,10-安装垫圈,11-固定环,12-适配圈,13-环形凹槽,14-铆压凹槽,15-加工槽,16-主体层,17-抗断裂层,18-防腐蚀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拓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拓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85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保护土壤和地下水的复合防渗层
- 下一篇:一种高抗电阻屏膜鼓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