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服务器温度监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89635.7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40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吴炜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灵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器 温度 监测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务器温度监测控制系统,对服务器进行分区并编码,针对不同的区域布置温度传感器和降温模块,并使得相应区域的服务器和温度传感器、降温模块分别形成对应关系,由此形成温度传感器和降温模块的阵列式布置;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各个区域的温度,由远程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当某传感器的温度超出阈值时,查找出该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区域,启动该区域对应的降温模块实施降温。本实用新型通过阵列式布置传感器和降温系统,并通过远程数据分析模块分析控制降温系统,实现服务器的精准降温控制,降温效果良好,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监测预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器温度监测控制系统,特别地,针对有大量服务器的机房的温度监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整个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配电柜、数据机柜和储能柜逐步向大规模、集成化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数量庞大的计算机机房随之产生。而计算机机房,通常容放有大量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对大范围的网络系统进行相关数据支撑服务。计算机机房所容放的大量服务器,会直接消耗大量的电能。另一方面,为了使服务器能够有稳定的工作性能,对环境的温度及湿度通常有较高的要求。在存有大量服务器的机房,如何智能监测服务器的温度,并针对温度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成为关注的焦点。
而服务器温度一旦超出合理范围,通信设备就容易出现运行指标偏移、性能下降、误码等缺陷,时间如果持续过长则会进一步导致信号中断、电子模块加速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甚至还会出现设备烧坏,造成信息、通信网络瘫痪。因此,温度探测成为保障服务器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而目前针对大规模的服务器机房的降温方式是采用空调进行整体降温的方式。由于服务器数量多,采用空调降温的方式过于粗放,且不容易形成有针对性的降温效果,特别是针对数量众多的服务器中的某个温度过高的服务器,采用空调降温几乎起不到作用,因而现有技术中尚未有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降温方式粗放,没有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地精确到个体服务器降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务器温度监测控制系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数量众多的服务器的阵列式温度监测控制系统,对服务器进行分区并编码,针对不同的区域布置温度传感器和降温模块,并使得相应区域的服务器和温度传感器、降温模块分别形成对应关系,由此形成温度传感器和降温模块的阵列式布置;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各个区域的温度,并将原始温度和实时温度传输至远程数据分析模块,由远程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当某传感器的温度超出阈值时,分析出该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区域,并启动该区域对应的降温模块实施降温。本申请通过阵列式布置传感器和降温系统,并通过远程数据分析模块分析控制降温系统,实现服务器的精准降温控制,降温效果良好,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服务器温度监测控制系统,包括监测模块、远程数据分析模块和降温模块,服务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区域并编码,所述监测模块根据所述服务器分区域进行布置;所述监测模块为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所述分区域编码,与各区域服务器形成对应关系;所述降温模块对应所述分区域布置并编码,形成同一区域内服务器、温度传感器、降温模块的对应关系;所述温度传感器将初始温度和实时温度数据传输至远程数据分析模块,当实时温度超出温度阈值时,由远程数据分析模块定位出服务器区域及相应降温模块,启动该降温模块精准降温。
优选地,所述降温模块为微型冷气机。
优选地,所述监测模块还可以是红外温度探测芯片,所述红外温度探测芯片传输数据至所述远程数据分析模块。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分区域至少为四个区域。
优选地,还可设置湿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湿度。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分区域中各区域中服务器数量均不超过1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灵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灵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896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侧鼻氧管
- 下一篇:一种人体信息一体化采集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