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层连续注浆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90648.6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26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奕山;林海良;何建凡;何少武;张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明泰盛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3/02 | 分类号: | B28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7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连续 成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层连续注浆成型设备,具体有模腔,所述模腔中设有若干模具,所述各模具在模腔中呈阶梯形排布,各模具上端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往阶级下方的模具方向设置,模腔下部设有排浆管,位于末端的模具溢流口与排浆管对接,所述模腔下方连接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转轴与电机,转轴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架连接,转轴与模腔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阶梯型连续注浆方式,能够使各模具中注浆分配均匀,且能够做统一的翻浆处理,浆料不会洒出污染周边环境,设备使用整洁,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层连续注浆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注浆成型是陶瓷常用的成型方式之一,其适合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产品,通常是采用空心的模具,将陶瓷浆液注入模具中,使其挂壁成型,倒出多余的浆液后,成型的泥层会自动收缩与模具脱离,则形成粗坯。目前,现有的注浆成型陶瓷通常是批量生产,需要人工往一个个空心模具中倒入浆液,或者利用多个管道同时对模具注入浆液,这两种方式均无法保证各模具中加入的浆液一致,且需要人工进行翻浆操作,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翻浆时浆液容易洒出,影响工作环境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层连续注浆成型设备,能够连续使各模具依次加满,并且统一做翻浆处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分层连续注浆成型设备,具体有模腔,所述模腔中设有若干模具,所述各模具在模腔中呈阶梯形排布,各模具上端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往阶级下方的模具方向设置,模腔下部设有排浆管,位于末端的模具溢流口与排浆管对接,所述模腔下方连接翻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机构包括转轴与电机,转轴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架连接,转轴与模腔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模腔上方设有顶盖,顶盖上方具有注浆口,且注浆口位于始端模具的正上方。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顶盖呈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两端通过插销与模腔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阶梯型的模具排布设置,使浆液能够依次注入各模具中,各模具注浆连续,统一,溢出的浆液便于收集,且挂壁成型后,翻浆能够使浆液汇集在顶盖处并通过注浆口流出收集,便于操作及管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持生产环境及设备的整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分层连续注浆成型设备,具体有模腔1,所述模腔1中设有若干模具2,所述各模具2在模腔1中呈阶梯形排布,各模具2上端部设有溢流口21,溢流口21往阶级下方的模具方向设置,模腔1下部设有排浆管11,位于末端的模具2溢流口与排浆管11对接,浆液从位于最上方的始端模具2上注入,注满始端的模具2后,会从该模具2的溢流口21流出进入下方第二级的模具,以此类推,最后从末端模具2的溢流口21流出,进而从排浆管11流出进行收集。这样所有模具2的浆液量能够保持一致。
模腔1下方连接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转轴31与电机3,转轴31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架4连接,转轴31与模腔1底部固定连接,当需要翻浆时,电机3动作驱动转轴31旋转,从而使模腔1以及内部的模具2完成翻转,使多余的浆液能够流出收集。为了避免排浆管11在翻转时受转轴31阻挡,也避免排出的浆液落于转轴31上,可以在排浆管11处对接软管,通过软管引出至远处的浆液收集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明泰盛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明泰盛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90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抗凝剂注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阻燃控制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