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动防护下回式护链捞渣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96864.1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07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贤玉杰;李善武;李书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正大正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曲洋 |
地址: | 266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防护 下回 式护链捞渣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捞渣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主动防护下回式护链捞渣机。其包括渣船整体和安装在渣船整体底端的支撑装置,渣船整体包括渣船外壳,渣船外壳内部安装有转轴,转轴与渣船外壳转动连接,渣船外壳一端一体成型有电机安装座,电机安装座顶端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连接有传动轮,传动轮外壁套设有传动皮带,传动皮带远离传动轮的一端连接有轴套,转轴外壁连接有传动带,渣船外壳底端开设有若干排液孔,渣船外壳顶端一体成型有安装块,安装块上安装有转动杆,使得有超过装置限定高度标准的大型残渣在装置上移动时,装置会主动切断电源避免装置受损,同时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调节装置的倾斜角度,使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捞渣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主动防护下回式护链捞渣机。
背景技术
刮板捞渣机主要用于从液体与固体混合物中将符合一定粒度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是一种连续、高效的机械式除渣设备,常用于分选或固液分离的场合。如:锅炉排渣系统,河流挖取沙系统等等。我国第一台刮板捞渣机诞生于1987年,用于电力锅炉排渣,但是当残渣过多时会使得装置负载增加,容易导致装置损坏,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主动防护下回式护链捞渣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防护下回式护链捞渣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动防护下回式护链捞渣机,包括渣船整体和安装在渣船整体底端的支撑装置,所述渣船整体包括渣船外壳,所述渣船外壳内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渣船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渣船外壳一端一体成型有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顶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外壁套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远离传动轮的一端连接有轴套,所述转轴外壁连接有传动带,所述渣船外壳底端开设有若干排液孔,所述渣船外壳顶端一体成型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底端连接有配重块,所述转动杆远离配重块的一端安装有限高杆,所述转动杆一端一体成型有传动杆,所述渣船外壳靠近传动杆的一端设置有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与电机相串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两端对称安装有齿轮,所述渣船外壳内部安装有护链,所述护链与齿轮尺寸相匹配,所述传动带表面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呈工字型,所述刮板两端与护链相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杆顶端连接有鹅颈管,所述鹅颈管顶端连接有限高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铰接安装板,所述铰接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渣船外壳底端开设有若干与螺栓尺寸相匹配的螺纹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安装板底端连接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安装板与铰接块通过铰接轴铰链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块底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一体成型有安装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主动防护下回式护链捞渣机中,通过设置的渣船整体和支撑装置,使得有超过装置限定高度标准的大型残渣在装置上移动时,装置会主动切断电源避免装置受损,同时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调节装置的倾斜角度,使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渣船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渣船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1、渣船整体;10、渣船外壳;11、刮板;12、转动杆;13、传动杆;14、配重块;15、电机;16、电机安装座;17、安装块;18、鹅颈管;19、限高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正大正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正大正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96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