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头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08560.2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2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军;张莉芳;简崇东;黄建敏;蒙兰青;李雪斌;唐雄林;潘耀新;袁胜山;黄灵;冯云;陈海燕;蓝学群;杨彩梅;黄清;杨昕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14 | 分类号: | A61B90/14;A61G13/12;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国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1 | 代理人: | 宋业萍 |
地址: | 533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肿 穿刺 头部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头部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架设于支撑底座上的两个头部固定器,支撑底座包括底板、升降倾斜机构和活动板,升降倾斜机构安装于底板和活动板之间对活动板进行升降、前倾、后倾或者侧倾调节,头部固定器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均与一固定杆的上端连接,两根固定杆的下端均与一固定夹连接,两个固定夹分别与活动板边缘可拆卸连接。该装置可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高度调节以及前倾、后倾和侧倾调节,还可有效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从而可使得患者穿刺平面标准稳定的垂直于水平面,进而提高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为特点,其中脑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人/10万,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大于30%的存活者遗留功能障碍;欧美国家成年人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20%,病死率为23%~52%。
基于外科开颅手术对脑出血患者创伤大、危险性高、急速降低局部压力诱发再出血或水肿加重的局限性,微创血肿引流术日益为临床重视并应用于临床。微创血肿引流方法过去大多采用在CT引导下应用3D-slicer软件定位方法,该方法在手机上模拟患者的血肿情况进行定位,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转换到病人身上,也需要重新画线定位等,准确度较低。基于此,改良软通道立体定位技术在微创血肿引流方法得到广泛运用,此项技术需要软通道引流管进入颅内较长距离(基底节区出血需要12cm左右),需要精准定位,特别是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干引流更需要精准定位,不允许多次穿刺,否则损伤大,效果差,特别是脑干穿刺,不允许失败。然而,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者其穿刺准确率尚不高,初学者就更低了。因患者头部位置不固定,CT扫描的标准层面不准确,导致每次CT扫描扫描结果不一致,难以准确确定穿刺平面,且即使确定了穿刺平面,如果此平面不能垂直于手术床面(水平面),在穿刺置管过程中管路会偏向颅底或颅顶,同样会造成置管准确率低,而每次置管就是一个新的重新置管的过程,多次穿刺使得术者、助手、CT技师疲劳,且导致患者再出血风险加大,家属不信任等问题。
而目前,虽然也有一些头部固定器,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9751235 U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固定夹,但是其活动板仅可上下升降,即仅可调节高度,而不能前倾、后倾或侧倾调节,而仅仅升高或降低调节无法在颅内血肿穿刺术中调节患者的头部使得患者头部经过晶状体、外耳道的平面垂直于水平面,从而无法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头部固定装置,该头部固定装置不仅可灵活的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还可对患者的头部高度、头部前后左右的倾斜程度进行调节,以使得患者头部经过晶状体、外耳道的平面稳定标准的垂直于水平面,从而有效提升了患者脑部标准平面、穿刺平面确定的精准度和置管的精准度,进而有效提升了患者脑部血肿的清除效果,手术成功率高,实用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架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的两个头部固定器,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底板、升降倾斜机构和活动板,所述升降倾斜机构安装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活动板之间对所述活动板进行升降、前倾、后倾或者侧倾调节,所述头部固定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与一固定杆的上端连接,两根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均与一固定夹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夹分别与所述活动板的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085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体焊接气密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瓦斯管道输送的七氟丙烷抑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