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扫地设备用信号发射模块及其扫地充电座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15021.1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86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一人一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3 | 分类号: | H04B1/03;H02J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2 | 代理人: | 关健垣;黄家权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扫地 备用 信号 发射 模块 及其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扫地设备用信号发射模块及其扫地充电座,信号发射模块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壳体、用于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部件、以及用于控制信号发射部件的主控板;所述发射壳体上设有一端大一端小的反射腔体,反射腔体的大端开口设置;所述信号发射部件设置于发射壳体上,且位于反射腔体小端,信号发射部件发射的信号经反射腔体大端射出;所述主控板设置于发射壳体上,信号发射部件与主控板连接。通过在发射壳体上设置喇叭状的反射腔体,且信号发射部件设置于反射腔体小端,信号经反射腔体的大端射出,有效的扩大信号的辐射范围,实现广角发射信号,保证扫地机器人容易搜索相关信号以采取相应的动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地设备,具体是一种智能扫地设备用信号发射模块及其扫地充电座。
背景技术
现有扫地设备一般包括扫地机器人和充电座,完成清洁任务的扫地机器人通过感应返程信号实现自动返回到充电座上进行待机充电,为执行下一次任务做准备;返程信号一般由充电座发出,但现有充电座发射的返程信号普遍存在发射范围小的问题,导致扫地机器人难以搜索返程信号,进而影响扫地机器人顺利返程至充电座上。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扫地设备用信号发射模块及其充电座,本结构可实现广角发射信号,扩大信号辐射范围,保证扫地机器人顺利搜索相关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扫地设备用信号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壳体、用于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部件、以及用于控制信号发射部件的主控板;所述发射壳体上设有一端大一端小的反射腔体,反射腔体的大端开口设置;所述信号发射部件设置于发射壳体上,且位于反射腔体小端,信号发射部件发射的信号经反射腔体大端射出;所述主控板设置于发射壳体上,信号发射部件与主控板连接。
所述反射腔体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均匀散射信号的反射部。
所述发射壳体上设有用于装配信号发射部件的仿形槽位,仿形槽位位于反射腔体小端。
所述发射壳体包括彼此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主控板紧固连接,下壳体夹紧于上壳体与主控板之间,反射腔体和/或信号发射部件位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
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作用于下壳体和/或主控板的扣合部、以及作用于下壳体和/或主控板的定位部;所述上壳体通过扣合部与下壳体和/或主控板卡扣连接;所述上壳体通过定位部与下壳体和/或主控板定位配合。
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设有筋条,筋条抵靠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筋条内侧壁、上壳体内侧壁和下壳体内侧壁共同构成所述反射腔体。
所述上壳体内侧壁与下壳体内侧壁彼此平行配合,以构成反射腔体的上下侧壁;两筋条内侧壁分别构成反射腔体的左右侧壁,两筋条内侧壁之间有辐射角θ,辐射角θ为30°-60°。
一种扫地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配合的充电上壳和充电底壳组件、以及上述的信号发射模块;所述充电上壳与充电底壳组件共同组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的电气腔;所述充电上壳包覆在信号发射模块外侧,充电上壳上设有与反射腔体大端对应的透光区。
所述充电上壳上设有扣接部;所述充电底壳组件上设有与扣接部对应的扣接配合部和/或限位部;所述扣接部与扣接配合部相卡扣连接;所述限位部限位作用于充电上壳内侧壁。
所述充电上壳和/或充电底壳组件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的安装柱体,信号发射模块通过紧固单元与安装柱体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一人一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一人一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5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号塔易拆装信号柜
- 下一篇:一种配电线防信号干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