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蛋白絮凝剂研究的配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16635.1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1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杜汉杰;杜冠男;周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创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24 | 分类号: | B01F7/24;B01F7/18;B01F15/00;B01F15/02;B01F15/04;B01F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刘宁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香***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蛋白 絮凝 研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蛋白絮凝剂研究的配液装置,属于蛋白絮凝剂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壁与固定罩的表面卡接,所述固定罩的下表面与金属连接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连接环的下表面与弧形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用于蛋白絮凝剂研究的配液装置,通过设置气密盒、配液管和抽吸管,随后根据玻璃量杯表面的刻度容量合适后,随后将抽吸管表面的阀门关闭,随后通过滑杆带动活塞向下运动,随后气流使玻璃量杯内形成高压,使其内部的溶液通过配液管进入入料管内即可,这种方式能极大的便捷工作人员进行添加溶液,使其相对于配比好直接倒入内部,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其内部的气密性得到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蛋白絮凝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蛋白絮凝剂研究的配液装置。
背景技术
蛋白絮凝剂是指能产生絮凝作用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分子物质。天然产物为蛋白质或多糖类化合物,这类絮凝剂都是水溶性线型高分子物质,在水中大部分可电离,为高分子电解质。可分为阴、阳离子型及两性型等类,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应用面广,发展较为迅速,然而现有的蛋白絮凝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为一种较为大型的标准型号配液设备,对于蛋白絮凝剂实验室研究特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小型的配液设备,然而现有的配液设备在使用时大多需要提前将配比的添加剂称量完毕后置入进行配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蛋白絮凝剂研究的配液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配液设备在使用时大多需要提前将配比的添加剂称量完毕后置入进行配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蛋白絮凝剂研究的配液装置,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壁与固定罩的表面卡接,所述固定罩的下表面与金属连接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连接环的下表面与弧形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罩内壁的上表面与入料管的底端卡接,所述固定罩的上表面与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与扇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罩的上表面与玻璃量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玻璃量杯的上表面通过气压管与气密盒内壁的左侧面相连通。
所述气密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表面与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气密盒内壁上表面开设的滑孔内,所述玻璃量杯内壁的上表面与抽吸管的一端卡接,所述玻璃量杯内壁的左侧面通过配液管与入料管的右侧面相连通,所述固定罩的内壁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酸碱检测设备,所述固定盒的正面与控制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底板的下表面与固定盒的下表面卡接有同一个出料管,所述金属连接环的表面设置有加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金属连接环的内壁与增压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增压环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增压环为金属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抽吸管的一端设置有软管,所述抽吸管、配液管和出料管的表面均设置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与加热片、酸碱检测设备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轴的表面设置有绞龙,所述入料管的顶端设置有螺纹盖,所述玻璃量杯的表面设置有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杆的顶端设置有拉块,所述固定盒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支腿,所述固定罩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创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创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66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