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打印耗材生产用拌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19560.2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2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钱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吉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耗材 生产 用拌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耗材生产用拌色装置,其包括拌色筒,拌色筒的内腔设置有空心杆,空心杆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拌色筒的上下两端面中部贯穿连接,空心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板,环形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棒,环形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与空心杆活动套接,活动板的上端面与环形板的下端面贴合连接;上述3D打印耗材生产用拌色装置通过在环形板和活动板的上端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环形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棒,搅拌棒能够对环形板上端面的物料进行搅拌,物料经搅拌后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落下,然后从出料口排出,避免了物料因堆积而造成拌色不均匀甚至上下层颜色不一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拌色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耗材生产用拌色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目前新兴的一种三维打印技术,主要通过以数字模型为基础,直接运用粉末金属或者塑料等作为可粘合材料,并且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教育、科研以及建筑等领域。在3D打印中,打印用的线材是实现3D打印的基础,就目前来说,应用最为广泛的打印耗材为聚乳酸PLA和ABS等。目前,现有的3D打印耗材生产用拌色装置通常是将物料倒入拌色筒内,待拌色完成后再将物料排出,物料在拌色筒内运输时,其输送的速度无法调节,进而导致物料容易发生堆积,其次,物料在拌色筒内发生堆积后,会对物料的上下层拌色产生严重影响,进而使得物料上下层颜色不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耗材生产用拌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料容易因发生堆积而导致拌色不均匀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耗材生产用拌色装置,其包括拌色筒,所述拌色筒的内腔设置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拌色筒的上下两端面中部贯穿连接,所述空心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棒,所述环形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空心杆活动套接,所述活动板的上端面与环形板的下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空心杆的内腔设置有与空心杆相适配的活动杆,所述空心杆的内侧壁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贯穿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杆的外侧壁和活动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板和活动板的上端面均开设有多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每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呈间隔分布,所述空心杆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倾斜设设置,所述刮料板的下端面与拌色筒的下端面贴合连接,所述拌色筒的内侧壁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拌色筒的上端面开设有进料口。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板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环形板呈等间距竖直分布。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拌色筒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腔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的一端与空心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杆的上端贯穿空心杆的上端开口并延伸至空心杆的上方,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杆。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杆的两端均贯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空心杆的外侧壁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螺纹孔通过螺纹贯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吉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吉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95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机的散热机构
- 下一篇:一种绿色建筑用通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