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23055.5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9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苏荣荣;刘国锋;李转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1/12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荣红颖;李璐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废水 排放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排放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和蒸发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用于将待处理废水的硬度和杂质含量降低,得到预处理后废水;所述蒸发单元包括热源系统、闪蒸系统和烟道蒸发系统,所述热源系统的出风口与所述闪蒸系统的入风口连通,所述闪蒸系统的入液口与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出液口连通,所述闪蒸系统的出风口与所述烟道蒸发系统的入口连通,预处理后废水进入闪蒸系统,与热源系统提供的热源接触进行逆流蒸发,然后在烟道蒸发系统内进行二次蒸发。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以利用活性炭解析过程的余热,降低了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控制以二氧化硫为代表的大气污染物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目前烟气治理及富气的资源化回收,均会产生一系列的脱硫废水。由于脱硫废水悬浮物含量高且颗粒细小,并且含有如铜、锌、氟化物、硫化物等二类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如镉、汞、铬、铅、镍等一类污染物,对环境有很强的污染性。
脱硫废水处理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脱硫废水污染物,但该方法运行费用高,对氯盐等可溶性盐分和硒等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有限,其出水悬浮颗粒物和COD等也往往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易自动控制,运行结果并不理想。此种处理方法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产生大量化学污泥、能耗高及无法去除氯离子等问题,而且氯离子在偏酸性水环境中腐蚀性较大,处理后的废水无法回用,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废水零排放理念的提出,超滤反渗透膜法及蒸发系统被广泛关注。超滤反渗透产生的废水浓缩液经过蒸发系统,产生软水标准的外排水,此部分外排水虽可以回收利用,但设备投资费用高,且消耗的蒸汽量大,造成投资及运行成本高,废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经济性较差;为了能够达到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废水通过喷嘴喷入空预器和电除尘器之间的管道,利用烟气的余热将废水蒸发掉,废水中的颗粒物由除尘器进行捕集,但低负荷运行时,废水的喷入导致烟气温度下降,烟气温度不足时,废水不足以完全蒸干,液滴将在烟道或除尘器上富集,易引起腐蚀和设备故障,增加了整个系统的运行风险。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脱硫废水处理方式,既能降低投资成本又能综合利用余热的方法。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以至少解决目前脱硫废水投资运行成本高、系统运行风险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所述排放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和蒸发单元;
所述预处理单元,用于将待处理废水的硬度和杂质含量降低,得到预处理后废水;
所述蒸发单元包括热源系统、闪蒸系统和烟道蒸发系统,所述热源系统的出风口与所述闪蒸系统的入风口连通,所述闪蒸系统的入液口与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出液口连通,所述闪蒸系统的出风口与所述烟道蒸发系统的入口连通,预处理后废水进入闪蒸系统,与热源系统提供的热源接触进行逆流蒸发,然后在烟道蒸发系统内进行二次蒸发。
在如上所述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优选,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PH回调箱、絮凝反应池和澄清池,所述PH回调箱的出口与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入口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出口与所述澄清池的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单元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与所述PH回调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絮凝反应池内投加原料包括碳酸钠;
优选地,所述絮凝反应池内投加原料还包括絮凝剂与助凝剂;
再优选地,所述絮凝剂和助凝剂分别为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30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对接装置
- 下一篇:音频模组和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