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挖耳棒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23592.X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6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永生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种道北 |
地址: | 152400 黑龙江省绥***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挖耳棒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安全挖耳棒,属于挖耳棒技术领域。该安全挖耳棒包括:棒体,棒体的一端设有工作部,工作部的端部开设有一凹型槽,凹型槽的侧壁开设有U型缺口,U型缺口的开口延伸至凹型槽的端口,U型缺口对应的凹型槽部分形成挖耳部;至少挖耳部侧壁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弧形凸起,弧形凸起沿凹型槽周向设置或沿凹型槽周向倾斜设置,弧形凸起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该安全挖耳棒在使用时占用耳道空间小,减少耳垢推向耳道深处的概率,能够通过弧形凸起和挖耳部的侧棱安全有效的刮除耳垢,并将耳垢转移至凹型槽内或弧形凸起之间带出耳道,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全挖耳棒,属于挖耳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的耳道被耳垢堵塞后,若不及时清理,则直接影响耳道的卫生及人的听力,甚至引起耳部疾病,人们通常使用洁耳棒进行清洁耳道内的污垢,现有的挖耳棒申请号为CN201220206859.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刷头式安全挖耳棒,该挖耳棒的工作部上的螺旋体可刮除耳垢并将耳垢附著在螺距之间带出耳道,而无需再扣挖耳道。这样的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但是存在一些问题:挖耳棒上的工作部由于其圆柱形的设计导致其体积过大而耳道内空间狭小,此设计占用了极大的耳道空间,导致在使用时会将耳内稍大的耳垢推向耳道深处,使用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安全挖耳棒,该安全挖耳棒在使用时占用耳道空间小,减少耳垢推向耳道深处的概率,能够通过弧形凸起和挖耳部的侧棱安全有效的刮除耳垢,并将耳垢转移至凹型槽内或弧形凸起之间带出耳道,安全性高。
本申请技术方案如下:
该安全挖耳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的一端设有工作部,所述工作部的端部开设有一凹型槽,所述凹型槽的侧壁开设有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的开口延伸至凹型槽的端口,所述U型缺口对应的凹型槽部分形成挖耳部;
至少挖耳部侧壁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沿凹型槽周向设置或沿凹形槽周向倾斜设置,弧形凸起之间平行间隔设置。
其中,挖耳部最先进入耳道内部,U型缺口的设计减少了挖耳部占用耳道体积,减少耳垢推向耳道深处的概率,当挖耳部接触到耳垢后既可以通过弧形凸起刮去耳垢,又可以通过挖耳部的侧棱刮除耳垢,并将耳垢转移至凹型槽内或弧形凸起之间,带出耳道,安全性较高。
可选地,所述U型缺口的开口的宽度不大于挖耳部两侧棱之间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挖耳部端部的弧长占凹型槽端口周长的1/3-2/3。
当挖耳部端部的弧长占凹型槽端口周长的比例大于2/3时,较大的耳垢很难进入到凹型槽内,则容纳槽起不到容纳耳垢的作用;当挖耳部端部的弧长占凹型槽端口周长的比例小于1/3时,挖耳部相应的凹型槽端口部显的较尖锐,安全性较低。
可选地,所述挖耳部侧棱和挖耳部端部之间呈弧形过度连接,U型缺口的底端呈弧形设计。
弧形过度连接及弧形设计,能够降低挖耳部端部的尖锐感,提高挖耳工作部的安全性。
可选地,至少挖耳部的表面包裹有一吸水吸油层。
可选地,所述吸水吸油层为胶棉层。
胶棉材质质地密,在干燥情况下失去水分会变硬,在吸收水分后又会变得柔软,变硬时其吸水性适用于耳道进水、油耳等情况;在吸收水分后又会变得柔软,吸收水分后挤出多余水分,且利用剩余少量水分可以软化耳道内较硬的耳垢,起到温柔去除耳道顽固耳垢的作用,该类材质适用于耳道敏感群体。闲置干燥后的胶棉层还可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特别是高温天气,其软硬的变化可以迎合不同喜好的人群。
可选地,所述U型缺口的底端不延伸至凹型槽的底部,且U型缺口的底端至凹型槽的底端之间形成耳垢容纳槽。
容纳槽的设置能够提高耳垢的容纳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永生,未经高永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35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合闸断路器的电动操作装置
- 下一篇:医疗级pe塑料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