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24342.8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2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段宗强;王峰;李岩;马俊乐;万相龙;刘陆杰;程家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2;F23C10/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杜丹丹 |
地址: | 232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泥口 旋转 分配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包括与锅炉进料口连通的筒体、盖板、进料管和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筒体侧面设置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进料管,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设置在筒体内腔,驱动所述煤泥搅拌装置,致使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对筒体内腔的煤泥进行转动搅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煤泥搅拌装置对筒体内腔的煤泥进行转动搅拌,防止煤泥在筒体结块造成筒体内腔堵塞,并且由于搅拌的作用,使得煤泥呈破碎状进入锅炉,保证煤泥在锅炉内能够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的燃尽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煤泥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包括密相区和稀相区)和循环回炉(包括高温气固分离器和返料系统)两大部分。与鼓泡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最大区别是运行风速高,强化了燃烧和脱硫等非均相反应过程,锅炉容量可以扩大到电力工业可以接受的大容量(600MW或以上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很好的解决了热学、力学、材料学等基础问题和膨胀、磨损、超温等工程问题,成为难燃固体燃料(如煤矸石、油页岩、城市垃圾、淤泥和其他废弃物)能源利用的先进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料采用矿井下的劣质煤,为增加循环流化床的经济性,后期增加了煤泥掺烧系统,通过膏浆制备机添加部分工业水使其含水量在30±3%,便于利用膏体泵将煤泥输送至锅炉内,作为燃料进行燃烧。现有的煤泥输送均是通过筒体与锅炉直接静态输送,靠的是煤泥自身重力进入锅炉内,由于锅炉温度较高,使得这种静态输送容易造成煤泥在输送中被烘干结成块状以及附着在管道内壁,造成管道堵塞,中断锅炉的煤泥供应,同时进入锅炉内的块状煤泥燃烧不充分,锅炉燃尽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防止煤泥结成块造成管道堵塞和锅炉燃尽率低的现象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包括与锅炉进料口连通的筒体、盖板、进料管和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筒体侧面设置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进料管,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设置在筒体内腔,驱动所述煤泥搅拌装置,致使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对筒体内腔的煤泥进行转动搅拌,防止煤泥在筒体结块造成筒体内腔堵塞,并且由于搅拌的作用,使得煤泥呈破碎状进入锅炉,保证煤泥在锅炉内能够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的燃尽率。
优选地,所述煤泥搅拌装置包括底座、传动机构、转动轴和犁刀,所述底座固定在盖板上表面,所述底座上固定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动轴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轴另一端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盖板上且伸入筒体内腔,所述转动轴上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犁刀,所述犁刀与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犁刀的设置,实现对煤泥的搅拌以及线切割,不仅防止了煤泥在筒体内结块,还能将由进料管输送后结块的煤泥进行切割破碎,使得煤泥呈破碎状进入锅炉,保证煤泥在锅炉内能够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的燃尽率;并且还通过犁刀与筒体内壁间的间隙设置,保证煤泥输送的顺畅。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从动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盖板和底座上均设置有同轴的轴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承配合能够转动的固定在盖板上。
优选地,所述筒体、转动轴以及轴承的中轴线为同一中轴线。
优选地,所述犁刀沿转动轴的径向方向呈螺旋状错开设置,提高煤泥的输送效率。
优选地,所述犁刀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转动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犁刀与筒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6.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4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