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入耳式治疗耳鸣电刺激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24885.X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2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东;陈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神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18 | 分类号: | A61N1/18;A6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耳 治疗 耳鸣 刺激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入耳式治疗耳鸣电刺激设备,包括主机、入耳耳塞,所述主机内设置有PCB板以及供电电池,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电刺激电路,所述入耳耳塞上设置有电刺激接触点,所述电刺激接触点设置在所述入耳耳塞的前端,所述电刺激接触点伸入至人体耳道内与人体耳道贴合,所述电刺激电路控制电刺激接触点的电压,电刺激电压经过人体耳道传递至人体听神经,电压根据患者的年龄或患者的病状进行选择。设置的送风温度传感器通过支撑环固定在变风量末端装置中,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刺激电压经耳道传输道刺激信号给人体听神经,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改善人体听神经的营养,从而改善患者的耳鸣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刺激治疗耳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入耳式治疗耳鸣电刺激设备。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外壳为高强度钛金壳体,并且具有电极数目(24+2),电极为软性电极,减少对蜗内结构的创伤,电极阵列的长度适中,覆盖耳蜗中螺旋神经节细胞,保证听声效果的同时避免深插入产生的破坏以及对手术的挑战。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人工耳蜗本身是可以改善一部分耳鸣,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51例成年耳聋患者,男性24人,女性27人,年龄19岁-74岁,中位数42岁,极重度聋至人工耳蜗时间跨度从0.5年-27年,中位数为8年。
人工耳蜗双侧植入开机3个月后:耳鸣改善38例,耳鸣没有改善13例,耳鸣加重4例。
不开机状态下:耳鸣改善的15例,耳鸣没有改善35例,耳鸣加重4例。
说明耳蜗植入本身可以改善一部分耳鸣,开机后显著改善耳鸣,少数植入后加重,开机后无好转。
通过研究发现,人工耳蜗植入对任何耳蜗残存结构都可能存在潜在损害,并且可能参与导致细胞死亡的细胞凋亡机制,电极插入可能会对耳鸣产生影响。另外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于耳鸣的抑制是即刻的,说明耳鸣的中枢机制的重塑,依然依靠外周去传入的存在。
目前针对治疗耳鸣的方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目前人工耳蜗主要治疗的耳聋患者,无单一治疗耳鸣的设备;
2-目前人工耳蜗为全植入设计,手术复杂,价格昂贵,且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虽然人工耳蜗可以改善大部分人群的耳鸣,但是也存在加重或无效的病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耳式治疗耳鸣电刺激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入耳式治疗耳鸣电刺激设备,包括主机、入耳耳塞,所述主机内设置有PCB板以及供电电池,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电刺激电路,所述入耳耳塞上设置有电刺激接触点,所述电刺激接触点设置在所述入耳耳塞的前端,所述电刺激接触点伸入至人体耳道内与人体耳道贴合,所述电刺激电路控制电刺激接触点的电压,电刺激电压经过人体耳道传递至人体听神经,电压根据患者的年龄或患者的病状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机与所述入耳耳塞之间设置有挂耳,所述设备通过挂耳挂在人体耳根部,所述主机与电刺激接触点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信号线隐藏于主机和挂耳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入耳耳塞设置有两个,所述入耳耳塞分别与主机之间设置有引线,所述引线连接入耳耳塞和主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主机内部具有电刺激电路,且设置有入耳耳塞,入耳耳塞相应部位设置有电刺激接触点,电刺激接触点需贴合在人体耳道表面,同时电刺激电路控制电刺激接触点的相应的电压,该电压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患者的病状提供。因电刺激接触点与人体耳道贴合,故电刺激电压经耳道传输道刺激信号给人体听神经,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改善人体听神经的营养,从而改善患者的耳鸣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神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神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4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