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类锻件用运输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27866.2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1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赵元俊;赵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方圆环锻法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B25J15/06;B65G47/92 |
代理公司: | 无锡坚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8 | 代理人: | 刘宏亮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件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类锻件用运输架,包括底座、下端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旋转臂、中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臂、横向且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下端部的横梁、垂直固定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的至少两根连接梁、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梁端部的工件夹持机构,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类锻件用运输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轴类锻件的运输通常采用叉车进行输送,也有少数采用行车进行吊装输送,首先采用行车进行吊装输送时,由于轴类锻件长度长,在高空输送时,极易由于惯性发生碰撞,不仅容易发生危险而且影响产品质量,另外采用叉车进行输送时,为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工件掉落,因此需要配备定位结构,由此造成装卸工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轴类锻件用运输架,输送稳定而且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类锻件用运输架,包括底座、下端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旋转臂、中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臂、横向且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下端部的横梁、垂直固定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的至少两根连接梁、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梁端部的工件夹持机构,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底座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旋转臂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缸体与所述第一旋转臂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旋转臂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工件夹持机构为电磁夹。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电磁夹的夹持臂内侧呈圆弧形。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底座下方固定设置有移动架。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翻转式移动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旋转臂以及第二旋转臂完成装卸料的动作,而且对于工件的夹持采用电磁夹的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稳定性好,对于轴类工件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旋转臂;3、第二旋转臂;4、横梁;5、连接梁;6、电磁夹;7、移动架;8、翻转式移动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轴类锻件用运输架,包括底座1、下端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第一旋转臂2、中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臂3、横向且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臂3的下端部的横梁4、垂直固定设置于所述横梁4上的至少两根连接梁5、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梁5端部的工件夹持机构,所述第一旋转臂2与所述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旋转臂3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底座1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相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方圆环锻法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方圆环锻法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7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