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28726.7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3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曰兵;戴云岭;潘州鑫;何知博;杨展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G01N3/18;G01N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朱盈盈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高温 高压 试验 水循环 系统 | ||
1.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包括不锈钢储水罐(1)、高压釜(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储水罐(1)设有两个出水口及一个进水口,两个出水口分别用于连接过滤回路、试验回路;
所述试验回路包括常规泵(5),常规泵(5)出水口处设有棉芯过滤器(9),棉芯过滤器(9)出口处管路经过第二单向阀(CV2)后分成支路A、支路B,支路A及支路B两路合并成一路后连接脉冲泵(16);所述脉冲泵(16)依次连接压力传感器(17)、缓冲罐(18)、高压安全阀(26)、压力显示表Ⅲ(19)、承压设备管路、第八手动调节阀(MV8)、背压阀(23)、流量计(24)及常压过滤器(25),所述常压过滤器(25)通过管路与不锈钢储水罐(1)的上部相连;
所述不锈钢储水罐(1)的底部通过管路与常规泵(5)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承压设备管路并联设置有旁通支路,所述旁通支路与高压釜(13)通过管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A设有第三截止阀(IV3),支路B为高温高压支路,依次设有第四截止阀(IV4)、预热器(11)、热电偶Ⅰ(12)、第一手动调节阀(MV1)、高压釜(13)、第四手动调节阀(MV4)、热电偶Ⅲ(15)、第五截止阀(IV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釜(13)上设有两条进水管路及一条出水管路,其中一条进水管路及一条出水管路位于支路B上并分别与支路B上的第一手动调节阀(MV1)、第四手动调节阀(MV4)相连,另一条进水管路上为高温水小循环支路,依次设置有第七截止阀(IV7)、高温高压过滤器Ⅱ(22),并与冷凝器(21)通过管路相连,所述高压釜(13)上设有热电偶Ⅱ(14),高压釜(13)位于支路B上的进、出水管路各连接一条排水支路,其上分别设有第二手动调节阀(MV2)和第三手动调节阀(MV3);所述支路B上的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通过管道实现连通,该管道上设有第五手动调节阀(MV5);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第四截止阀(IV4)、预热器(11)、热电偶Ⅰ(12)、手动调节阀(MV1),所述出水管路上设有第四手动调节阀(MV4)、热电偶Ⅲ(15)和第五截止阀(IV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回路依次设有第一单向阀(CV1)、常压过滤器Ⅰ(6)、混床树脂(7)和流量计Ⅰ(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B、承压设备管路及高温水小循环支路组成高温试验小循环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设备管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六手动调节阀(MV6)、高温高压过滤器(20)、待试验的承压设备及第七手动调节阀(MV7),所述压力显示表Ⅲ(19)连接有与承压设备管路并联的旁通支路,所述旁通支路包括依次设置第六截止阀(IV6)、冷凝器(21),并连接到第七手动调节阀(MV7)与第八手动调节阀(MV8)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高压釜(13)与冷凝器(21)通过管路相连,高压釜(13)与冷凝器(2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七截止阀(IV7)、高温高压过滤器Ⅱ(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储水罐(1)与常规泵(5)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IV2),并在不锈钢储水罐(1)与第二截止阀(IV2)之间的管路上接出一支路作为排水管路,排水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IV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釜(13)外套有加热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高温高压试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储水罐(1)侧部设有液位仪(2),上部设有排气口并通过管路连接有排气装置(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87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机械臂自主避障系统
- 下一篇:钢带生产用压延机张力检测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