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烧结环冷机低温段烟气无动力余热利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38912.9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8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超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环冷机 低温 烟气 动力 余热 利用 结构 | ||
烧结环冷机低温段烟气无动力余热利用结构,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企业烧结工序技术领域;烧结冷却链板机密封罩的上端固定有数个烟气收集密封口,烟气收集密封口的上端设置有吹灰装置,吹灰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包含除盐水槽、三级余热回收、余热水槽、一号汽包、二号汽包、一级余热回收、汽轮机,除盐水泵的进料端与除盐水槽贯通连接,除盐水泵的出料端与三级余热回收的一端连接;在装置的不同分段回收烟气余热产生中压蒸汽、低压蒸汽或热水,中压蒸汽用于发电,低压蒸汽用于生产使用,热水送至二级余热回收装置,也可引出用于供暖、制冷或加热介质,实现了烧结烟气余热的耦合利用,提高了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企业烧结工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烧结环冷机低温段烟气无动力余热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钢铁企业烧结工序的能耗仅次于炼铁工序,一般为钢铁企业总能耗的10 %~20%,我国烧结工序的能耗与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每吨烧结矿的平均能耗要高20kgce,在烧结工序总能耗中,有近50%的热能以烧结机烟气和冷却机废气的显热形式排入大气,即浪费了热能又污染了环境,据日本某钢铁厂热平衡测试数据表明,烧结机的热收入中烧结矿显热占28.2%、废气显热占31.8%,可见,烧结厂余热回收的重点为烧结废(烟)气余热和烧结矿(产品)显热回收,烧结余热也是目前我国低温余热资源应用的重点;目前,我国大多烧结厂普遍采用了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烧结机环冷机上配备了烧结余热利用设备,在烧结矿Ⅲ段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温度在160~280℃间,且不稳定,由于品质低,一般直接排放,既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烧结环冷机低温段烟气无动力余热利用结构,在装置的不同分段回收烟气余热产生中压蒸汽、低压蒸汽或热水,中压蒸汽用于发电,低压蒸汽用于生产使用,热水送至二级余热回收装置,也可引出用于供暖、制冷或加热介质,实现了烧结烟气余热的耦合利用,提高了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烧结冷却链板机密封罩、烟气收集密封口、吹灰装置、余热回收装置,烧结冷却链板机密封罩的上端固定有数个烟气收集密封口,烟气收集密封口的上端设置有吹灰装置,吹灰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包含除盐水槽、三级余热回收、余热水槽、一号汽包、二号汽包、一级余热回收、汽轮机,除盐水泵的进料端与除盐水槽贯通连接,除盐水泵的出料端与三级余热回收的一端连接,三级余热回收的另一端与余热水槽连接,余热水泵的进料端与余热水槽连接,余热水泵的出料端与用户连接,用户与除盐水槽连接,三级余热回收的另一端还固定有一号汽包,一号汽包与二级余热回收连接,二级余热回收的另一端与生产专注连接,二级余热回收的另一端还与二号汽包连接,二号汽包与一级余热回收连接,一级余热回收的另一端与汽轮机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烧结环冷机低温段烟气无动力余热利用结构,在装置的不同分段回收烟气余热产生中压蒸汽、低压蒸汽或热水,中压蒸汽用于发电,低压蒸汽用于生产使用,热水送至二级余热回收装置,也可引出用于供暖、制冷或加热介质,实现了烧结烟气余热的耦合利用,提高了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烧结冷却链板机密封罩1、烟气收集密封口2、吹灰装置3、余热回收装置4、除盐水槽5、三级余热回收6、余热水槽7、一号汽包8、二号汽包9、一级余热回收10、汽轮机11、除盐水泵12、二级余热回收13、余热水泵14、生产装置15、用户1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超,未经李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389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