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定位优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39308.8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7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姚鹏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厉丹彤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定位 优化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定位优化结构,包括动模仁和定模仁,动模仁中间位置与定模仁贴合,动模仁两侧与定模仁之间形成型腔,动模仁中间具有第一配合部,定模仁上设有与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作用力相互平衡,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开模时产品不会受压而导致表面拉伤,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及提高了试模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定位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塑产品的外观要求越来越来高,其中外观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轻微拉伤及小划伤镀铝后,问题点被放大,模具行业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加可靠的结构来优化深腔类模具外观面拉伤问题。
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目前现有的深腔型环状饰圈结构,中间碰穿孔结构由于模具空间和产品结构的限制,多数无定位或只有单边定位,这样的结构导致模具稳定性不好,注塑及开合模过程中模仁会有轻微晃动,正是这轻微的晃动,导致开模时产品受挤压,出现外观面拉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动模仁晃动导致产品受挤压出现外观面拉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模仁不会轻微晃动、增加稳定性的模具定位优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具定位优化结构,包括动模仁和定模仁,所述的动模仁中间位置与定模仁贴合,动模仁两侧与定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所述的动模仁中间具有第一配合部,定模仁上设有与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作用力相互平衡。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作用力相互平衡,保证模具在开合模过程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插穿面是受力平衡的,不会偏向移一边,同时也保证了在注塑压力作用的,动模仁不会轻微晃动,增加了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配合部为凸起部,所述的第二配合部为与凸起部形状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凸起部为矩形凸台、梯形凸台、锥形凸台、弧形凸台或齿形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具为用于生产深腔类饰圈零件的模具。
进一步的,深腔类饰圈零件的高度为动模仁的凸起部的高度的5~10倍。凸起部的高度与深腔类饰圈零件的高度有关系,当零件较高时,第一配合部的高度适当设置高一些。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开模时产品不会受压而导致表面拉伤,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及提高了试模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重定位的方案,增加了模具在注塑及开合模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动模仁与定模仁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模仁与定模仁配合示意图。
其中,1、定模仁,11、凹槽,2、动模仁,21、凸起部,3、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39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止卡涩和漏风的磨煤机热风隔绝门机构
- 下一篇:一种伞形水雾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