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伞形水雾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39337.4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1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陈江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伞形 水雾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伞形水雾分离器,包括: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外部套设有排气管,在进气通道与排气管之间的间隙形成排气通道;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进气通道同轴;所述进气通道的烟气从顶部进入,所述排气管中的净化气从顶部排出;所述进气通道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用于去除烟气中水雾的伞形除雾器;所述排气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去除烟气中水雾的加强除雾器。本实用新型的伞形水雾分离器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且伞网不易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伞形水雾分离器。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除尘、脱销系统,工作环境中形成烟气水雾混合物,很难分离,尤其近年来雾霾的治理对烟气脱白提出新的要求,京津冀规定烟气含水量排放标准,控制在每立方米烟气含水蒸气9%以内,且烟气含水量大会对引风机、烟道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烟水分离技术,行业普遍采用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实现烟气中烟与水的分离,但是通过这种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分离烟水的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能耗指标较高,成本较大。而采用过滤网除雾器处理,过滤网除雾器容易堵塞,清洗不方便,严重影响设备运行。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形水雾分离器。该分离器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且伞网不易堵塞。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伞形水雾分离器,包括: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外部套设有排气管,在进气通道与排气管之间的间隙形成排气通道;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进气通道同轴;所述进气通道的烟气从顶部进入,所述排气管中的净化气从顶部排出;所述进气通道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用于去除烟气中水雾的伞形除雾器;所述排气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去除烟气中水雾的加强除雾器。
现有技术中,烟水分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过滤网除雾器对其进行除雾处理,而过滤网除雾器容易堵塞,清洗不方便,严重影响设备运行。本发明通过设置伞形除雾器和加强除雾器,不仅能够提高除雾效果,而且通过使水雾沿伞形除雾器与加强除雾器的斜面向下流动凝结,不易堵塞网眼,有效保证了分离效率。
优选地,所述伞形除雾器的伞形锥顶正对所述进气通道的烟气进入的方向。烟气进入后,在伞形除雾器的锥面作用下快速分离,提高了烟水分离效率。
优选地,所述伞形除雾器的上半部分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内部;所述伞形除雾器的下半部分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外部。将伞形除雾器与进气通道的烟气出口离开二分之一,烟气产生冲击力使得水雾挂网,同时,不容易造成堵塞。
优选地,所述伞形除雾器包括若干层的伞网;所述伞网之间互相叠套;相邻所述伞网间留有的空隙相等。进一步的,所述伞网数量为两层。设置多层伞网能够对烟气中的水雾进行多次分离,提高分离效果,而在相邻伞网间留一定的空隙则是能够使烟气截面通道增大,从而降低烟气流速,进一步提高烟气中水雾的分离效率。
优选地,所述加强除雾器呈环形的坡面结构;所述加强除雾器的内沿与所述进气通道外侧壁相连;所述加强除雾器的外沿与所述排气管的内壁相连。这样设置能够保证从排气通道流过的所有烟气均通过加强除雾器过滤后排出,从而保证良好的除雾效果。
优选地,所述加强除雾器的外沿高度低于所述加强除雾器的内沿高度。烟气经加强除雾器过滤后产生的水雾,在加强除雾器上凝结成水珠,并经加强除雾器内沿流至外沿,最后沿排气管内壁流到排气管底部。
优选地,所述加强除雾器由若干层网面组成;所述网面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相邻所述网面间留有的空隙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网设置为两层。设置空隙能够使烟气截面积增大,从而降低烟气流速,更有利于烟气中水雾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393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定位优化结构
- 下一篇:一种红外振动摩擦焊接工装红外模块调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