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裸眼井鱼骨刺增产及筛管完井一体化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45222.6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9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钟奕昕;寇贝贝;申凯翔;陈靓;李彬;曾静;李博;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主分类号: | E21B43/25 | 分类号: | E21B43/25;E21B43/01;E21B43/08;E21B3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眼 鱼骨 增产 筛管完井 一体化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油气资源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裸眼井鱼骨刺增产及筛管完井一体化工具,其能够实现只需一趟起下钻就完成储层改造、防砂、下生产管柱等措施,对储层伤害较小,极大降低了作业成本,优化了施工工序,减少复杂程序的进行,缩短作业时间,提高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经济技术指标、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鱼骨刺分支短节、挡砂介质和外保护罩,挡砂介质安装在鱼骨刺分支短节的外壁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油气资源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裸眼井鱼骨刺增产及筛管完井一体化工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第二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实施,我国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但如何能最大发挥气井产能,保持高效稳产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采用储层增产技术可以达到连接地层和井筒的目的,增加产层裸露面积,提高产能,同时需要结合有效的防砂方式,防止储层出砂带来的不利影响。
常规压裂、射孔等工艺存在较多弊端,如压裂液易对储层产生伤害,施工液体中存在大量化学添加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施工周期长,需要多次起下管柱,作业成本较高等。多分支鱼骨刺裸眼完井技术应用水力破岩在储层中的水平井段形成多个分支小井眼,增加储层的裸露面积和泄流通道,且孔眼区域由于“水力憋压”效应会形成大量微裂纹,能沟通更多的裂缝系统,大幅提高近井眼处的渗流能力;气体沿井身呈径向直接流入井眼内,提高了气井产能及采收率,是射流增产技术的典型应用方式,代替常规作业中的下套管、固井、射孔、压裂等技术措施,减少了施工环节,降低了作业风险与作业成本。
机械筛管防砂是使用较为广泛的防砂方式之一,将防砂筛管在井底正对生产层位悬挂,起到允许流体通过、阻挡地层砂的目的。机械筛管防砂工艺技术简单,施工方便,但存在挡砂层薄、粉细砂容易侵入堵塞,导致产量达不到预期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高泥质含量的水合物储层,地层出砂极细,筛管的挡砂性能和流通性能往往无法同时兼顾,因此必须结合储层改造工艺技术。
尽管鱼骨刺增产技术对油气田使用较多,但目前对水合物储层并未开展应用,常规储改、防砂工艺需要多次起下管柱进行相关程序操作,施工复杂,高昂的海上作业日费还远不能达到满足产业化效应的经济要求,因此需要优化创新形成储改防砂一体化完井工具,来大幅缩减海上作业时间、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经济技术指标、加快产业化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只需一趟起下钻就完成储层改造、防砂、下生产管柱等措施,对储层伤害较小,极大降低作业成本,优化施工工序,减少复杂程序的进行,缩短作业时间,提高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经济技术指标、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裸眼井鱼骨刺增产及筛管完井一体化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裸眼井鱼骨刺增产及筛管完井一体化工具,包括鱼骨刺分支短节、挡砂介质和外保护罩,挡砂介质安装在鱼骨刺分支短节的外壁上,外保护罩安装在挡砂介质的外壁上,鱼骨刺分支短节、挡砂介质和外保护罩均为管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裸眼井鱼骨刺增产及筛管完井一体化工具,所述鱼骨刺分支短节内安装有多组分支管,多组分支管一端密封固定在鱼骨刺分支短节内部动力端,另一端可按照设计轨迹移动并伸出至鱼骨刺分支短节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裸眼井鱼骨刺增产及筛管完井一体化工具,所述多组分支管的个数可为3-4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裸眼井鱼骨刺增产及筛管完井一体化工具,所述鱼骨刺分支短节区别于常规鱼骨刺分支管,其上不含有生产阀,鱼骨刺分支短节为非打孔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裸眼井鱼骨刺增产及筛管完井一体化工具,鱼骨刺分支短节外壁上均匀镶嵌有多组单向阀,多组单向阀均与鱼骨刺分支短节内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未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45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环形菲涅尔液晶透镜及其电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咖啡制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