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制极薄层状铜铝复合箔材的去污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47338.3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92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守东;杨炳林;曹沛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B21B1/4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吴海云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制 薄层 状铜铝 复合 去污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制极薄层状铜铝复合箔材的去污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去污筒,去污筒内部中心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清洗辊,且轴杆的前端延伸至第二轴承外部并安装有第一齿轮盘,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有第二齿轮盘,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共同装配有传动链条,去污筒上端外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孔,去污筒内部上端的两侧均设有导辊组件,导辊组件包括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高对铜带或铝带进行去污处理的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去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制极薄层状铜铝复合箔材的去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轧制极薄层状铜铝复合箔材在轧制前需要经过5道步骤,分别为:选取原料、去污处理、去氧化处理、粗化处理、固定处理,最后再进行轧制处理,传统的去污过程一般是使用无水酒精对铜带和铝带进行浸泡,然后再用毛刷对铜带和铝带的表面进行刮刷,此种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处理效率低下及铜带和铝带表面会残留无水酒精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轧制极薄层状铜铝复合箔材的去污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轧制极薄层状铜铝复合箔材的去污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轧制极薄层状铜铝复合箔材的去污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去污筒,所述去污筒内部中心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清洗辊,所述清洗辊的外环面均连接有排布紧密的刷毛,所述清洗辊的中部均贯穿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去污筒的筒壁,所述轴杆贯穿去污筒筒壁的部分与去污筒之间共同安装有第二轴承,且所述轴杆的前端延伸至第二轴承外部并安装有第一齿轮盘,所述去污筒的前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端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相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有第二齿轮盘,所述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共同装配有传动链条,所述去污筒上端外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去污筒内部上端的两侧均设有导辊组件,所述导辊组件包括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靠近相邻贯穿孔的一侧,所述第二辊轴位于第一辊轴的下方且远离贯穿孔的一侧,所述第一辊轴的上部与贯穿孔的下部相平齐,所述第二辊轴的下部与位于上方的清洗辊的下部相平齐,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轴头上均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环面与对应的去污筒的筒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四角均设有支撑轮。
优选的,所述清洗辊的上方设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去污筒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贯穿孔处嵌入有防磨环套,所述防磨环套的外环面与贯穿孔处的去污筒的筒壁之间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去污筒内部其中一侧且靠近贯穿孔的部分设有相水平间隔设置的刮板,所述刮板上相远离的两侧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刮座,所述刮座的中部贯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连接至对应的去污筒的内表面,位于上方的所述刮板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一辊轴的上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两个所述刮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与两个清洗辊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学院,未经铜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47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电厂热控仪表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弹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