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功能组件的集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47624.X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0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友;周用华;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71 | 分类号: | H01M50/271;H01M50/258;H01M50/204;H01M50/209;H01M50/24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模组 失控 防护 功能 组件 集成 结构 |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功能组件的集成结构,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上盖板为一体式复合结构,包括塑料层、陶瓷毡层、薄云母板层、编织物层,所述塑料层、陶瓷毡层、薄云母板层、编织物层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这种结构的上盖板具备基本的机械防护、较高的热和电气绝缘、以及防烧穿的功能,其综合热防护能力等级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灵活搭配定制。既降低了模组整体高度和零件综合成本,减少了额外装配工序,又不影响售后可维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功能组件的集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比能量和比功率的三元电芯模组应用到了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中。而这种高镍电芯本身具有的高活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滥用、意外事故或系统设计缺陷等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热失控事故。故需要在动力电池系统内部增加隔热防火、外部增加泄压防爆设计,并配合整车报警信号,以满足愈发严格的国家、行业标准及社会期待要求。
对于电池系统内部系统级的热失控防护设计,一般的方法是在标准模组外部额外增加独立防火隔热层,独立防火隔热层通过胶粘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模组外部或结构支架上。这种单独的防火隔热层除了会增加较多的成本支出,还由于自身重量及安装方式,在振动工况下可能对模组顶部内的组件造成拍击及磨损伤害,影响使用安全。同时在售后维修时,拆除防火隔热层还可能会破坏模组功能组件,可维修性较差。
因此,需要结合电芯模组设计出一种在技术可靠性、可维修性和成本上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型一体式防火隔热层组件的集成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功能组件的集成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功能组件的集成结构,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上盖板为一体式复合结构,包括塑料层、陶瓷毡层、薄云母板层、编织物层,所述塑料层、陶瓷毡层、薄云母板层、编织物层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的厚度为2mm。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物层由玻璃纤维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层、陶瓷毡层、薄云母板层、编织物层通过卡接或粘的方式连接成一体构成上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层的两侧均设有翻边,上盖板通过塑料层两侧的翻边与两块模组侧板的上沿卡接。更进一步地,所述薄云母板层的两侧均设有翻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盖板采用塑料层、陶瓷毡层、薄云母板层、编织物层构成一体式复合结构,具备基本的机械防护、较高的热和电气绝缘、以及防烧穿的功能,其综合热防护能力等级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灵活搭配定制。既降低了模组整体高度和零件综合成本,减少了额外装配工序,又不影响售后可维修性,在该方面相对现有模组热失控防护功能组件显示出了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标号如下:
1上盖板
101塑料层
102陶瓷毡层
103薄云母板层
104编织物层
2电芯
3采样组件
4输出级
5绝缘层
6模组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476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钢放置装置
- 下一篇:民用建筑用放线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