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机动式车载工业CT系统线缆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48719.3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3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曹雪祥;姚必计;王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邓锋 |
地址: | 40003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动 车载 工业 ct 系统 线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动式车载工业CT系统线缆盘装置,包括摇臂把手、线缆盘、线缆盘支撑架、锁紧机构和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转动连接在线缆盘支撑架上;中心轴上设有轴向固定线缆盘的固定块;所述摇臂把手与中心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线缆盘套设在中心轴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插销杆;所述插销杆沿线缆盘的径向弹性固定在线缆盘的一端;所述中心轴上设有轴向固定线缆盘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插销杆配合的插销孔;所述线缆盘支撑架上设有限制线缆盘旋转的手刹机构。本装置对摇臂把手部分进行了改进,节省了安装空间,更加省力,又通过锁紧机构和手刹机构提高线缆盘收放线效率,实际操作时更加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工业CT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机动式车载工业CT系统线缆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适用于机动式工业CT系统的线缆盘在使用时,都是摇臂把手垂直于线缆盘圆盘,通过垂直的转换齿轮使得圆盘旋转,齿轮和摇臂接口处长期使用会存在锈蚀等现象,大大加大了齿轮的摩擦系数,使得线缆盘在卷线与放线时,通过摇臂和转换齿轮收放线缆非常费力。并且在放线时,旋转圆盘不能脱离中心轴自旋转,使得在放线时,不够灵活。由于转换齿轮机械结构的加入,使得整个装置在中心轴轴向的长度大大增加,不适合有限空间内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动式车载工业CT系统线缆盘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缆盘占用空间大和线缆盘收放线费力、不够灵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机动式车载工业CT系统线缆盘装置,包括摇臂把手、线缆盘、线缆盘支撑架、锁紧机构和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转动连接在线缆盘支撑架上;所述中心轴上设有轴向固定线缆盘的固定块;所述摇臂把手与中心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线缆盘套设在中心轴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插销杆;所述插销杆沿线缆盘的径向弹性固定在线缆盘的一端;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插销杆配合的插销孔;所述线缆盘支撑架上设有限制线缆盘旋转的手刹机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摇臂把手直接与中心轴相连接,减少了装置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在不使用摇臂把手时,摇臂把手随意拆卸可以减少装置对空间的占用。将线缆盘通过锁紧机构固定在中心轴上,实现线缆盘随时脱离中心轴,自行旋转,放线更加灵活。固定块防止线缆盘轴向移动,通过固定块使线缆盘在中心轴上转动时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使用了手刹机构,更便于控制线缆盘的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盘通过线缆盘内侧的连接轴承与中心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盘上设有多根环绕中心轴设置的盘线支撑杆。盘线支撑杆为线缆提供缠绕载体。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盘设有多个减重孔。减重孔不影响线缆盘结构强度但可以减少线缆盘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盘设有多个线缆通孔。线缆可以通过线缆通孔随意穿出,方便将线缆的插头穿过线缆通孔插在插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手刹机构包括固定板和离合杆;所述离合杆通过固定板沿平行于中心轴的方向弹性连接在线缆盘一侧,所述线缆盘上设有一圈与离合杆配合的手刹孔。
进一步的,所述手刹机构还包括离合壳体、离合压缩弹簧和离合凸起;所述离合凸起固定在离合杆上;所述离合壳体上沿离合杆轴向设有供所述离合凸起滑动的离合滑槽;所述离合滑槽的其中一端位于离合壳体的端面;所述离合壳体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离合壳体上设有供离合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离合压缩弹簧套设在离合杆上;所述离合压缩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离合壳体和离合杆上;所述离合压缩弹簧与离合杆的固定端靠近线缆盘。
手刹机构的离合杆使用离合压缩弹簧将离合杆固定在手刹孔内,但需要离合杆长时间脱离手刹孔,需要一个防自锁的结构防止离合杆被离合压缩弹簧自动插入手刹孔。通过将离合凸起拉出离合滑槽,旋转离合杆使离合凸起卡在离合壳体上,可以实现防止手刹机构自锁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48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靶材施压装置
- 下一篇:进气歧管及发动机进气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