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段可调式震荡翼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50435.8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05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高岩;林天麟;谢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H1/06 | 分类号: | B63H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温宏梅 |
地址: | 51817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段 调式 震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段可调式震荡翼板,其包括设置在推进器支架两侧且呈对称分布的分段式翼板、连接板和限位档杆,其中,所述推进器支架上设有轴承安装孔、翼板限位孔和限位槽,所述轴承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分段式翼板的翼板夹取口及位于所述翼板夹取口对侧的固定横轴和限位横轴,所述固定横轴穿过所述轴承并固定于对侧的另一连接板上,所述限位横轴穿过所述翼板限位孔并固定于对侧的另一连接板上,所述分段式翼板通过所述翼板夹取口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所述限位档杆,通过所述限位档杆可控制所述分段式翼板的转动角度。本实用新型所制备的分段可调式震荡翼板可有效提高波浪能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波浪能驱动型无人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段可调式震荡翼板。
背景技术
波浪能驱动型无人船(Wave-driven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简称WUSV)是一种利用可再生波浪能源将其转化为推进力的可持续工作的无人船型海洋环境观测平台,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水质监测、海洋资源勘探等领域。
为了将波浪能源转化为推进力,波浪能驱动型无人船通常需要装载震荡翼板,震荡翼板在随无人船本体在海浪中上下浮动的过程中,会不断摆动到上限位角度和下限位角度并且维持该角度一段时间,此时,呈一定倾斜角度的翼板与垂直方向的水流相互作用,产生无人船前进方向的推进力。但是,震荡翼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限位角度下可提供的推进性能有限,波浪能源的转换效率低,且从上限位角度摆动到下限位角度所需时间以及从下限位角度摆动到上限位角度所需时间均较长,从而使得震荡翼板在一个波浪周期内实际的工作时间比较少,同时,还存在运动速度低的技术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仍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段可调式震荡翼板,旨在解决现有的震荡翼板的波浪能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提供了一种分段可调式震荡翼板,其中,所述分段可调式震荡翼板设置在推进器的支架上,其包括设置在推进器支架两侧且呈对称分布的分段式翼板、连接板和限位档杆,其中,所述推进器支架上设有轴承安装孔、翼板限位孔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和所述轴承安装孔分设在所述翼板限位孔两侧,所述限位槽包括有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所述轴承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分段式翼板的翼板夹取口及位于所述翼板夹取口对侧的固定横轴和限位横轴,所述固定横轴穿过所述轴承并固定于对侧的另一连接板上,所述限位横轴穿过所述翼板限位孔并固定于对侧的另一连接板上,所述分段式翼板通过所述翼板夹取口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所述限位档杆,通过所述限位档杆可控制所述分段式翼板的转动角度。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将翼板设计为分段式翼板,一方面,分段式翼板在达到限位角度并停止摆动的时间段内,能够对水流起到聚拢效果,提供更大的推进力,另一方面,分段式翼板在非工作时间内,即分段式翼板从上限位角度转移到下限位角度或是从下限位角度转移至上限位角度的过程中,转动所需的力矩小,在同样的推动力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更高的运动速度,从而缩短无效工作时间,提高波浪能驱动型无人船的波浪能转换效率,从而在每一个波浪周期内可提供更多的推进力。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调节分段可调式震荡板上的限位档杆的位置,使分段式翼板的上限位角度和下限位角度得到调整,因此,所制备的波浪能驱动型无人船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海面状况,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固定横轴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与对侧的另一连接板上的固定横轴进行卡合。
可选地,所述固定横轴上设置有带有螺纹的第一横轴固定孔和第二横轴固定孔,所述第一横轴固定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穿过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所述第二横轴固定孔位于所述固定横轴的顶部,紧固螺纹通过所述第一横轴固定孔和所述第二横轴固定孔对所述连接板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50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企业网络运维安全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气体质量流量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