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传感器的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51400.6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7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以森传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8 | 分类号: | G01K1/08;G01K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首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0 | 代理人: | 苗绘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传感器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的上方设置有接线密封套,所述接线密封套的顶部设置有接线束口,且接线束口与接线密封套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束口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组合槽,所述接线束口的上方设置有线束管套,且线束管套设置有拼接式结构,所述线束管套的两端均设置有箍紧端口。该用于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将接线密封套从线路的另一端套入,随后移动到温度传感元件的上方,并套入到接线盒端上,在接线密封套与接线盒端贴合后,密封套内侧的密封卡环就会受到挤压,这时便可以将接线密封套固定在接线盒端上,同时防止水分从连接缝隙处渗入到接线盒端的内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传感器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在应用于一些液体或是湿润环境下检测时,受自身组装结构的影响容易导致水气深入到接线模块,从而引导电路故障。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具备可以保障温度传感器接线处的密封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在应用于一些液体或是湿润环境下检测时,受自身组装结构的影响容易导致水气深入到接线模块,从而引导电路故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的上方设置有接线密封套,所述接线密封套的顶部设置有接线束口,且接线束口与接线密封套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束口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组合槽,所述接线束口的上方设置有线束管套,且线束管套设置有拼接式结构,所述线束管套的两端均设置有箍紧端口,且箍紧端口与线束管套固定连接,所述箍紧端口与接线束口通过限位组合槽连接,所述线束管套的上方设置有松紧套筋,且松紧套筋与箍紧端口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信号感应端头,且信号感应端头与金属壳体通过卡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的上方设置有转接端轴,且转接端轴与金属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转接端轴的顶部设置有接线盒端,且接线密封套与接线盒端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线盒端的上方设置有螺纹接收槽口,且接线束口与螺纹接收槽口贴合连接,所述螺纹接收槽口的上方设置有电源线束,且线束管套与电源线束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线密封套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卡环,且密封卡环与接线密封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箍紧端口的外圈直径小于线束管套的外圈直径,且箍紧端口与线束管套内圈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将接线密封套从线路的另一端套入,随后移动到温度传感元件的上方,并套入到接线盒端上,在接线密封套与接线盒端贴合后,密封套内侧的密封卡环就会受到挤压,这时便可以将接线密封套固定在接线盒端上,同时防止水分从连接缝隙处渗入到接线盒端的内部。
2、该用于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在组合后传感器线束就可以从限位组合槽内部穿出,而后将分开后的线束管套从线路的两侧组合在一起,将线路夹在中间,在夹紧后将线束管套一端的箍紧端口推入到接线束口上方的限位组合槽中,从而完成该处的锁紧固定,最后将松紧套筋套在另一端的箍紧端口上,这样便可以对传感器与线路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保护,防止线路因水分出现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以森传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以森传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51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电动两挡传动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纯电动两挡传动结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