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稳定接线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51834.6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72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董生;蔡冬奎;董翔胜;戴加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冠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接线 动力电池 放电 测试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稳定接线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包括待测电池、接线柱和测试机,所述待测电池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负极柱和正极柱,且负极柱和正极柱的外表面均连接有绝缘框,所述绝缘框的内部连接有紧固弹簧,且紧固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紧固板,所述绝缘框的内部设置有导电块,且绝缘框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导电板,并且第一导电板的外表面连接有电源线,所述连接头的内部连接有接线柱,且接线柱的另一端连接在测试机的外表面。该可稳定接线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设置有紧固板和吸盘,通过紧固板将连接有电源线的绝缘框卡在电极柱上,并通过吸盘吸附在待测电池的上表面,增加测试设备与待测电池之间接线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稳定接线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马路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汽车,但是由于汽车的增加也增加了对能源的消耗,因此新能源汽车也随之问世,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则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充放电来确定动力电池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但是现有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却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现有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在连接动力电池时往往通过夹持的方式将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于待测试的动力电池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可靠性不佳而且导电的材质裸露在外容易造成触电;
其二,现有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在与动力电池连接后,缺少对连接点的防护,一旦人员不慎触碰到电源线会使得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与动力电池之间的连接断开,十分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接线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连接方式不稳定且容易触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稳定接线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包括待测电池、接线柱和测试机,所述待测电池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负极柱和正极柱,且负极柱和正极柱的外表面均连接有绝缘框,所述绝缘框的内部连接有紧固弹簧,且紧固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紧固板,所述绝缘框的内部设置有导电块,且绝缘框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导电板,并且第一导电板的外表面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绝缘框的上表面连接有滑盖,且绝缘框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绝缘框的外表面安装有吸盘,所述绝缘框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电板,且第二导电板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内部连接有接线柱,且接线柱的另一端连接在测试机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紧固板通过紧固弹簧与绝缘框构成弹性结构,且紧固板的外表面与正极柱的外表面相贴合,并且紧固板的外表面与负极柱的外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导电块的下表面与正极柱的上表面相贴合,且导电块的一端侧表面与第一导电板的外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板与绝缘框构成滑动结构,且绝缘框与滑盖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绝缘框构成滑动结构,且挡板通过复位弹簧与绝缘框构成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板与连接头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头与接线柱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稳定接线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
1.设置有紧固板和吸盘,通过紧固板将连接有电源线的绝缘框卡在电极柱上,并通过吸盘吸附在待测电池的上表面,增加测试设备与待测电池之间接线的稳定性;
2.设置有第一导电板,通过第一导电板与绝缘框的滑动,将第一导电板卡在绝缘框的内部,即使人员不慎触碰到电源线,也无法通过横向拽动的力将绝缘框从电极柱上拽下来,保证了接线的稳定性;
3.设置有绝缘框、挡板和连接头,通过绝缘框、挡板和连接头将所有裸露在外的非绝缘体与外界隔离开,使得操作人员不会因为误操作而发生严重的触电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冠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冠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51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