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拖网底纲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56290.2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3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张勋;王鲁民;齐广瑞;刘永利;刘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A01K73/053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乔建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拖网底纲,该底纲位于拖网网身下网口,底纲中间的弧顶位置安装有若干第一滚动支撑体,第一滚动支撑体包括可绕底纲弧顶转动的第一支撑球,底纲两侧的直线段上安装有若干第二滚动支撑体,第二滚动支撑体包括第二支撑球且第二支撑球能够沿垂直于底纲两侧直线段的中轴线转动,底纲两端分别与牵引滚动支撑体连接,牵引滚动支撑体包括可转动的支撑滚柱,第一滚动支撑体、第二滚动支撑体和牵引滚动支撑体均为经过配重的沉性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底纲完全落底,有利于减轻对海底底质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拖网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拖网底纲。
背景技术
拖网是一种移动的过滤性渔具,依靠渔船动力拖曳囊袋形渔具,在其经过的水域将海洋生物拖捕入网,达到捕捞生产的目的。底拖网是一种沿海底进行拖捕的网具,其捕捞对象主要是底层的底栖渔业生物。
现有底拖网底纲普遍存在对海洋底质破坏性大的问题,底拖网网口底部配置沉子纲,沉子纲的配重在拖捕过程中会严重刮蹭海洋底质。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在拖网底纲上设置滚动型的支撑结构,如申请号为201621058986.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拖网底纲的滚动装置,但是星状齿轮板在滚动过程中容易勾住网衣的网目造成缠绕;另外,由于底纲呈弧形,在拖曳过程中,安装在弧形底纲两侧部位的星状齿轮板在板面与拖网的前进方向不一致时,会无法实现正常的滚动,刮蹭海洋底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底拖网底纲,能够保证底纲完全落底,有利于减轻对海底底质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底拖网底纲,该底纲位于拖网网身(1)下网口,所述底纲中间的弧顶位置安装有若干第一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包括可绕底纲弧顶转动的第一支撑球,所述底纲两侧的直线段上安装有若干第二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二滚动支撑体包括第二支撑球且所述第二支撑球能够沿垂直于底纲两侧直线段的中轴线转动,所述底纲两端分别与牵引滚动支撑体连接,所述牵引滚动支撑体包括可转动的支撑滚柱,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第二滚动支撑体和牵引滚动支撑体均为经过配重的沉性结构。
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还包括中心轴和连接环,所述第一支撑球沿径向可转动地装套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环,所述底纲与连接环连接,相邻第一滚动支撑体的连接环之间通过连接扣连接。
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还包括装套固定在底纲上的中空柱状限位套,所述第一支撑球沿径向可转动地装套在底纲上,若干第一支撑球间隔分布且相邻的第一支撑球之间通过限位套进行限位。
所述第二滚动支撑体还包括环形外框、支撑转轴和连接耳,所述第二支撑球的相对两侧通过支撑转轴沿径向可转动地支承在环形外框内部,所述环形外框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相对设置的方向与支撑转轴相对设置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底纲与连接耳连接。
所述第二滚动支撑体还包括中空柱状的固定套和呈“7”型的第一支承架,所述固定套固定装套在底纲两侧的直线段上,所述第二支撑球设置于固定套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球的两侧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承架与固定套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球两侧沿径向可转动地支承在两侧的第一支承架上。
所述第二滚动支撑体还包括中空柱状的固定套和呈“T”型的第二支承架,三个第二支撑球沿固定套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在固定套的外侧,相邻的第二支撑球之间分别设有第二支承架,所述第二支承架固定在固定套上,所述第二支撑球两侧沿径向可转动地支承在相邻的第二支承架上,所述固定套固定装套在底纲两侧的直线段上。
所述牵引滚动支撑体还包括倒角矩形外框、支撑中心转轴和连接耳环,所述支撑滚柱整体呈圆柱状且外圆周面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凸筋,所述支撑滚柱沿中心轴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支撑中心转轴可转动地支承在外框内部,所述外框的相对两侧对应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连接耳环,所述连接耳环相对设置的方向与支撑中心转轴相对设置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底纲端部与一侧连接耳环连接,另一侧连接耳环通过手纲与网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562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饲料生产用灌装打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