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塑件注塑用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59848.2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9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余静;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羽佳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2 | 分类号: | B29C45/42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李双 |
地址: | 641300 四川省资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塑件 注塑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塑件注塑用夹具,具有夹手,动力部,所述夹手包括结构相同且呈中心铰接的左部和右部,所述夹手与动力部连接,其在动力部驱动下做张合运动,其中,左部包括夹取模块和运动模块,所述夹取模块包括本体,夹齿,夹槽,防滑垫,所述夹齿设置在本体上,所述夹槽设置在本体上,其开口方向与所述夹齿位于同一侧面,所述防滑垫设置在夹齿的齿面和夹槽的槽口内;所述运动模块为弧形结构的运动柄,其一端与夹取模块固定连接,且其与夹取模块连接处为左块和右块的铰接处,另一端上设置有轴向为弧形的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与动力部连接;通过本方案,实现了使用特定夹具对注塑好的模塑件进行定类定向夹取移动的技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塑件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模塑件成品夹取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模塑件注塑用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模塑件注塑成品成型之后,需要使用夹具将成品从模具台上取下。众所周知,由于功能或者不同行业对模塑件的需求不同,需要制造不同类型的模塑件。目前,尚缺少对模塑件进行夹取的专用夹具。针对这一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模塑件注塑用夹具,借以解决前文所述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塑件注塑用夹具,用于解决现有模塑件在注塑完成并被夹取的过程中不能使用机械设备对注塑好的模塑件进行专向机械化夹取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手,动力部等结构,实现了使用特定夹具对注塑好的模塑件进行定类定向夹取移动的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有效实现实现了使用特定夹具对注塑好的模塑件进行定类定向夹取移动的技术。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塑件注塑用夹具,具有夹手,动力部,所述夹手包括结构相同且中心铰接的左部和右部,所述夹手的左部、右部皆与动力部连接;
其中,左部包括夹取模块,运动模块,所述夹取模块包括本体,夹齿,夹槽,防滑垫,所述夹齿设置在本体上,所述夹槽设置在本体上,其开口方向与所述夹齿位于同一侧面,所述防滑垫设置在夹齿的齿面和夹槽的槽口内;
所述运动模块为弧形结构的运动柄,其一端与夹取模块固定连接,且其与夹取模块连接处为左部和右部的铰接处,另一端与动力部铰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动力部包括轴向为弧形的伸缩杆,伸缩泵,所述伸缩泵具有两个动力输出端,其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有一个轴向为弧形的伸缩杆,所述轴向为弧形的伸缩杆的一端与运动模块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夹齿的齿间距从夹持端向铰接端呈依次递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将动力部完全包裹,其与所述夹取模块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其靠近开口的侧面与所述夹手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滑垫采用有机分子聚合物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手,动力部等结构,实现了使用特定夹具对注塑好的模塑件进行定类定向夹取移动的技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夹手,2-动力部,3-外壳,11-夹取模块,12-运动模块,111-本体,112-夹齿,113-夹槽,114-防滑垫,21-轴向为弧形的伸缩杆,22-伸缩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羽佳模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羽佳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598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树种植农药高效喷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塑件注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