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户通信线路的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60884.0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43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樊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蓝想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5B19/042;G08B21/18;G08B25/08;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田高洁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临***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通信线路 监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户通信线路的监控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控制系统、驱动单元、供电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线缆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远红外火焰传感器、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第五无线通讯模块;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散热风机驱动器、除湿机驱动器、排水泵驱动器、报警驱动器、散热风机、除湿机、排水泵、报警器;所述供电单元包括日常供电模块、紧急供电模块、供电选择模块,通过此种设计通信线路监控装置能够远程控制、及时报警,提高了该装置维修雄效率,同时解决环境因素对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通信线路的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更加稳定的传输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使得计算机网络、电话、视频监控等应用得以流畅的联网和传输,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电话通信及光纤传输等已大量应用于企业、工厂以及家庭的联网中。目前,对于远距离的通信传输是依靠光纤传输实现的,而最终面向客户的应用则基本都是依靠综合布线如网线、双绞线、电话线、监控系统的同轴线缆以及视频监控的电信号等实现的。此外,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和电信运营商对光纤通信应用不断加大拓展力度,PON无源光传输、光纤到户、光纤到办公室将大量应用到光纤传输。
现有的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020242126.7,专利名称为一种通信线路综合测试仪,包括供电单元、显示单元、线缆故障测量单元、光传输测量单元和综合控制单元,所述综合控制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显示单元、线缆故障测量单.元、光传输测量单元连接。该实用新型针对综合布线中的网线、双绞线、电话线、监控系统的同轴线缆,以及光纤通信传输设备及光纤线缆等进行综合测量,从而为通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全面的测量工作,大大提高了工程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了通信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应用及发展。
然而上述方案存在这一些问题,首先,各项环境因素对于通讯线路的的正常运行影响非常大,设置了线路故障监测单元,但是没有设置具体的监测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其次没有设置报警装置,监测后的数据无法快速、准确的告知工作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通信线路的监控装置,为了解决现技术存在的问题,首先,各项环境因素对于通讯线路的的正常运行影响非常大,设置了线路故障监测单元,但是没有设置具体的监测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其次没有设置报警装置,监测后的数据无法快速、准确的告知工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户通信线路的监控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控制系统、驱动单元、供电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线缆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远红外火焰传感器、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第五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线缆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环境湿度传感器与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远红外火焰传感器与第五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控制器、存储单元、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第五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散热风机驱动器、除湿机驱动器、排水泵驱动器、报警驱动器、散热风机、除湿机、排水泵、报警器;
所述散热风机驱动器与控制器连接,散热风机与散热风机驱动器连接;除湿驱动器与控制器连接,除湿机与除湿驱动器连接,排水泵驱动器与控制器连接,排水泵与排水泵驱动器连接;报警驱动器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与报警器驱动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蓝想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蓝想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60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