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刮式简易吸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62342.7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3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淡珊瑚;闵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郑占军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刮式简易吸痰装置,涉及医药辅助器械领域,包括吸痰头、吸痰管、连接部、负压机构和收集瓶,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吸痰管、负压机构和收集瓶,所述吸痰头安装在吸痰管外端中,所述吸痰头包括收缩部和吸痰嘴,实际工作中,通过手推拉负压机构,进而产生负压,使得与之连通得收缩部进去收缩与扩展,进而实现对病者的刮痰和吸痰,该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刮式简易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护理过程中,许多病人不能自行咳痰,需要人工辅助吸痰,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在医院临床护理、急救过程中一般使用电动吸痰器,不但成本高、笨重而不便于携带,更严重的是必须依赖电源才能工作,这样对户外开展抢救带来不便,也不适于广泛使用,而现有的手动吸痰器一般采用负压系统设计,无能耗、无噪音,而且专人专用,可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安全。
但是现有的手动吸痰器结构简单,采用单一吸痰管伸入口腔内进行吸取痰液,由于吸痰管只是简单的软体通管,结构单一,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往复吸取口腔内壁,操作费时费力,而且集痰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刮式简易吸痰装置,能够吸痰和刮痰,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刮式简易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还包括,吸痰头,所述吸痰头包括收缩部和吸痰嘴,所述收缩部安装在吸痰管管壁侧面,所述吸痰嘴安装在吸痰管外端;所述收缩部外表面设有软质锯齿状刮层;所述吸痰嘴外缘面设有不止一个吸收孔。
进一步,所述自刮式简易吸痰装置还包括连接部、负压机构和收集瓶,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吸痰管、负压机构和收集瓶;所述连接部包括Y形分离管,所述Y形分离管两端分别连接吸痰管和负压机构,所述Y形分离管底部连接收集瓶。通过该简单结构,能够实现吸收痰液。
进一步,所述负压机构包括活塞外壳、挤压气囊、拉杆和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外壳设有压力内腔和外壳,所述活塞滑动安装在所述压力内腔中,所述拉杆滑动安装在外壳中,所述压力内腔与所述Y形分离管相连通。通过拉杆推拉活塞实现负压,该负压吸收效果明显,压力更大,吸收更全面。
进一步,所述Y形分离管管壁中间处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设有不止一个分液孔。该分离方式简单易得。
进一步,连接部还包括收缩管,所述收缩管固定安装在吸痰管、Y形分离器外壁,所述收缩管两端分别连接挤压气囊与收缩部。实际运用中,该挤压方式安装压活塞外壳中实现了收缩部和吸痰嘴同步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刮式简易吸痰装置,(1)通过收缩部外表面设有软质锯齿状刮层,当收缩部扩展时,外表面上软质锯齿状刮层将会把痰刮去;(2)当收缩部收缩时,将会挤压软质锯齿状刮层,上面的痰将会被吸痰嘴上的吸收孔吸取,该吸收方式更全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阻隔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吸痰管1;吸痰头2;收缩部21;吸痰嘴22;软质锯齿状刮层211;吸收孔221;负压机构3;连接部4;收集瓶5;活塞外壳31;压力内腔311;外壳内腔312;拉杆32;活塞33;挤压气囊34;Y形分离管41;阻隔板42;分液孔421;收缩管4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未经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62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