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烟风道布设受限的隧道区间的火灾排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67313.X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9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杜贞爱;柳琦;张芹;刘真全;雷鸣;梅寒;高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14;E21F17/18;G08B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谦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1 | 代理人: | 王力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道 布设 受限 隧道 区间 火灾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烟风道布设受限的隧道区间的火灾排烟系统,隧道区间分为第一隧道区间和第二隧道区间,第一隧道区间和第二隧道区间连通,且在二者连通处设有集中排烟口,集中排烟口内设有集中排烟风阀,第一隧道区间内间隔设有多个与常规排烟风道连通的常规排烟口,常规排烟口内设有常规排烟风阀,第二隧道区间的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加快内部空气流通的射流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隧道区间内设置常规排烟口,在第二隧道区间内设置射流风机,以及在第一隧道区间和第二隧道区间的连通处设置集中排烟口,可以在第二隧道区间内发生火灾后在射流风机的作用下通过集中排烟口和常规排烟口将产生的烟气排出,便于隧道内的人员、车辆疏散和逃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排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烟风道布设受限的隧道区间的火灾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湖底隧道或过江隧道可提供区域间联系的城市交通新通道,促进各区域协同发展。由于隧道对外连接的通道少,并且在一些隧道内,由于地质、施工等因素的影响,排烟口的布设往往会受到限制,不能根据理想的设计需求进行布设,这样造成隧道火灾成了极为重要的安全隐患。隧道内火灾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高温烟气,而且高温烟气不能自然排出,将会很快充满隧道,会给隧道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排烟风道布设受限的隧道区间的火灾排烟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排烟风道布设受限的隧道区间的火灾排烟系统,所述隧道区间分为可布设排烟风道的第一隧道区间和不可布设排烟风道的第二隧道区间,所述第一隧道区间的一端和第二隧道区间的一端连通,且在二者连通处设有与第一隧道区间内的常规排烟风道连通的集中排烟口,所述集中排烟口与所述第一隧道区间内的常规排烟风道连通,所述集中排烟口内设有用于打开或关断所述第一隧道区间和第二隧道区间连通处与第一隧道区间内的常规排烟风道之间通道的集中排烟风阀,所述第一隧道区间内间隔设有多个与常规排烟风道连通的常规排烟口,所述常规排烟口与所述第一隧道区间内的常规排烟风道连通,所述常规排烟口内设有用于打开或关断所述第一隧道区间与所述常规排烟风道之间通道的常规排烟风阀,所述第二隧道区间的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加快内部空气流通的射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排烟风道布设受限的隧道区间的火灾排烟系统,通过在可布设排烟风道的第一隧道区间内设置常规排烟口,在不可布设排烟风道的第二隧道区间内设置射流风机,以及在第一隧道区间和第二隧道区间的连通处设置集中排烟口,可以在第二隧道区间内发生火灾后在射流风机的作用下通过集中排烟口和常规排烟口将产生的烟气排出,便于隧道内的人员、车辆疏散和逃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多个所述常规排烟口均匀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隧道区间内,多个所述射流风机均匀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隧道区间内。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常规排烟口均匀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隧道区间内,便于在所述第一隧道区间内发生火灾时起到均匀的排烟效果,避免局部排烟不通畅影响隧道内人员和车辆的疏散。
进一步:所述常规排烟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隧道区间的侧壁或顶壁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常规排烟口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m,所述常规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小于20m3/s。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相邻两个所述常规排烟口之间的距离,以及常规排烟口的排烟量,可以保证在第一隧道区间内发生火灾时及时、彻底地将产生的烟气排出。
进一步:所述射流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隧道区间的顶壁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射流风机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m,且所述射流风机驱动作用下隧道断面的风速的范围为2-3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673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件模拟体的铸造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体育竞技用吊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