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过视频识别的方式检测围界抛物报警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70060.1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1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何冰;朱江;刘磊;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航安机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G08B5/36;G08B5/38;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299 北京市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视频 识别 方式 检测 围界抛物 报警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视频识别的方式检测围界抛物报警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防砸前壳和底壳,所述防砸前壳与所述底壳相结合,所述防砸前壳的侧面设有散热鳍孔,所述防砸前壳的前方上侧设有防攀爬斜面;所述底壳的外侧上端设有玻璃围界金属立柱安装钩;外侧下端设有玻璃围界金属立柱安装架;所述防砸前壳内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高速运动物体检测摄像机即第一摄像头和人体骨骼识别摄像头即第二摄像头,所述的高速运动物体检测摄像机和人体骨骼识别摄像头的镜头均伸出所述防砸前壳,并均设有镜头防护片;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人体姿势识别和空中飞行物体检测进行判断,解决了玻璃围界防抛物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物检测报警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视频识别的方式检测围界抛物报警的设备,属于抛物检测报警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抛物检测报警主要包括:激光雷达,缺点:反应时间长,无法探测瞬间出现又消失的物体,探测精度随距离拉长而变化,无法探测厘米级物体,成本极高,且具备机械运动部件,容易损坏。红外动作感应器,缺点:探测精度随距离而变化,探测区域为扇形,扇形区域之间的空隙较大,影响装修效果。微波雷达,缺点:对人身体伤害大,探测精度低,探测速度慢。摄像头视觉分析,缺点:对摄像头安装位置要求高,探测精度随距离改变,受照明影响。摄像头动作感应,缺点:误报率高,无法探测小物体,主要覆盖为旅客,并未覆盖玻璃围界以上区域。激光对射,缺点:空隙大,以检测人员为主,对小型抛物无法探测。
现有技术只能解决探测物体动作,对于区分判断抛物或飞虫等问题,只能产生误报,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为人为抛物,且无法在抛物行为发生之前就产生警告,制止抛物行为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了一种通过视频识别的方式检测围界抛物报警的设备,解决了室内围栏抛物的报警与取证问题,替代人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过视频识别的方式检测围界抛物报警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防砸前壳和底壳,所述防砸前壳与所述底壳相结合,所述防砸前壳的侧面设有散热鳍孔,所述防砸前壳的前方上侧设有防攀爬斜面,防止通过攀爬围界玻璃栅栏进入到安检后区域;所述底壳的外侧上端设有玻璃围界金属立柱安装钩,将设备悬挂于围界立柱上;外侧下端设有玻璃围界金属立柱安装架,将设备悬挂于围界立柱上;所述防砸前壳内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高速运动物体检测摄像机即第一摄像头和人体骨骼识别摄像头即第二摄像头,所述的高速运动物体检测摄像机和人体骨骼识别摄像头的镜头均伸出所述防砸前壳,并均设有镜头防护片。
两个摄像头通过连接线连接到系统主板上,运算核心单元为所述系统主板上的芯片;接口板将外壳外的网线和电源引入外壳内,通过网线直接连接系统主板上的网口,电源连接变压器;变压器将系统外的24V直流电转化为系统主板使用的19V直流电。
报警红黄绿指示灯连接在系统主板上,用于对安保人员提示报警信息有指示作用,也起警示旅客的作用。
所述系统主板为携带通用输入输出端子、图形计算单元、网口的边缘计算主板,系统的固件运行于主板芯片上,为设备提供运算、通讯、逻辑管理、供电、存储等功能;
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与所述系统主板电连接,第一摄像头为系统提供240帧每秒的高速图片捕获能力,用于判断飞过设备上空的物体;第二摄像头为系统提供200万像素的人体图像识别能力;
继电器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第一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系统主板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子上,用低电压信号控制高电压的抛物警示灯;第二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系统主板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子上,用低电压信号控制高电压的抛物预警灯;第三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系统主板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子上,用低电压信号控制高电压的辅助光源。
所述抛物警示灯为红色LED灯,点亮后提示安保人员本设备位置附近有人抛物;所述抛物预警灯为橘色LED灯,点亮后提示安保人员本设备位置附近有人呈现抛物姿势,但并未捕获到实际抛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航安机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航安机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00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工程管道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米糠油冷冻结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