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超短波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70718.9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91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葛路平;张文军;蒋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九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00 | 分类号: | A61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福英路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超短波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医疗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便携式超短波治疗仪,包括主机、传输线和电极贴。主机由电源控制模块、射频发射器和中央控制单元等组成,功能是通过电路产生高频信号,经过滤波、功率放大、检波后形成稳定的射频功率源。传输线将主机产生的射频能量输送到电极贴,是射频能量的传导媒介。电极贴主要由粘贴片和辐射器组成,辐射器将射频能量辐射出去形成电磁场,使用时将辐射器粘贴于人体受疗部位,受疗部位的人体组织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会促进机体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代谢,消除炎症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超短波治疗仪。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射频电流(频率300KHz~300GHz)作用于人体时,对人体产生的生物物理效应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者的产生机理和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如下:
热效应:机体内电介质的无极分子被极化成偶极子,偶极子随着电磁波振荡发生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之间以及与周围媒介间的摩擦引起能量损耗,为介质损耗,能量转换为热能。电解质在电容场中电离为离子产生传导电流、欧姆损耗,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热效应。通过热效应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消炎、降低肌张力等作用。
非热效应:电磁波作用于机体,在组织没有温热感的前提下,组织仍然有离子、偶极子的高速移动,偶极子和胶体粒子的旋转,与高频电磁波的谐振,使细胞膜上荷电离子浓度改变,细胞膜上通透性改变等。此时无组织温度的明显增高却有较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控制早期炎症,促进神经纤维,肉芽组织再生加速,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
应用射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射频电疗法。射频电疗法因采用的电流频率不同,其产生的治疗作用也不同,射频电疗法的作用特点见表1。
表1 射频电疗法的作用特点波段 典型频率 作用深度 热作用分布 非热作用 中波 1.63MHz 表浅,主要在皮下 不均匀,在皮下及电阻小的部位 不明显 短波 13.56、27.12 MHz 较浅,主要在浅层肌肉 主要在浅层肌肉内产热 较明显 超短波 40.68、50 MHz 较深,可达肌肉、内脏 皮下脂肪产热较大 明显 分米波 433、915 MHz 可达7~9cm 产热较均匀,主要在肌肉组织 明显 厘米波 2450 MHz 较浅,3~5cm 产热较均匀,主要在表层肌肉 明显 毫米波 37.5GHz 比厘米波浅,在表皮 主要在皮肤表皮和真皮层 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九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九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0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