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头囊膜抛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71605.0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72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凡;司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司舒杰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头囊膜 抛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头囊膜抛光器,它包括握持手柄(1),所述握持手柄(1)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2),握持手柄(1)一端经连接杆与大刀抛光头(3)相连接,握持手柄(1)另一端经连接杆与圆环状抛光头(4)相连接。该双头囊膜抛光器不仅能安全地进行前囊膜完整抛光,还能进行后囊膜和赤道部囊膜抛光,而且抛光速度快,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内障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双头囊膜抛光器。
背景技术
目前,白内障手术由早几年的复明手术逐渐向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型,眼科医生做白内障手术越来越精准、细致,更加追求为患者提供术后长期稳定的高清晰全程视力。其中有一个手术细节被越来越多的手术专家重视,要求术中进行360度完整无死角的前囊膜和后囊膜抛光处理,以防止后发障、囊袋皱缩综合症对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的不良影响。此前手术中使用的抛光技术和器械很多,比如注吸手柄直接抛光,针头注水抛光,圆环状抛光器,刮刀状抛光器,摩擦棒抛光器等等。但是这些抛光方法都各有优缺点,没有一款比较完美的抛光器,具备安全、快捷、高效、360度无死角抛光的特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囊膜抛光的技术局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囊膜抛光器,该双头囊膜抛光器不仅能安全地进行前囊膜完整抛光,还能进行后囊膜和赤道部囊膜抛光,而且抛光速度快,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囊膜抛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头囊膜抛光器,包括握持手柄,所述握持手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一端连接杆与大刀抛光头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杆与圆环状抛光头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大刀抛光头外形尺寸为2*0.8mm,除连接柄部外呈三面刀刃状设计。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大刀抛光头的前端设计成圆弧状刀刃,能进行囊袋赤道部抛光;所述大刀抛光头的下缘设计成弧形刀刃状,与后囊膜的弧度相接近,能同时进行前囊膜和后囊膜的抛光。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圆环状抛光头呈0.6mm的直径圆环状,圆环上下两面呈刀刃状。
更进一步的是,握持手柄采用圆杆状设计。
更进一步的是,抛光头与连接杆相连处采用圆弧状设计并进行抛光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晶状体囊袋直径大约9mm,前囊膜撕囊孔直径要求5.0mm左右,撕囊孔周边剩下宽度约2mm的环形前囊膜,本实用新型将双头囊膜抛光器的大刀抛光头长度设计为2mm,一次操作即能覆盖整个前囊膜。
2、大刀抛光头外形尺寸为2*0.8mm,从主切口和辅助切口都能进入前房进行抛光操作,能进行360度囊膜抛光。
3、大刀抛光头的前端设计成圆弧状刀刃,能方便进行囊袋赤道部抛光。
4、大刀抛光头下缘设计成弧形刀刃状,与后囊膜的弧度相接近,在进行后囊膜抛光时效率更高。
5、抛光头与连接杆相连处采用圆弧状设计并进行抛光处理,避免抛光时损伤囊膜。
6、圆环状抛光头呈0.6mm的直径圆环状,圆环上下两面呈刀刃状,从辅助切口进入前房,对各个方位的囊膜都可以进行抛光操作,在遇到高风险患者,或囊膜局部钙化的患者,对大刀抛光头的抛光起一个补充抛光作用。
7、握持手柄采用圆杆状设计,握持感更好,抛光时握在手指间,很容易进行捻转操作,以旋转的动作进行囊膜抛光处理。
8、使用此双头囊膜抛光器,能以最快的速度,对前后囊膜进行安全、完整、无死角的抛光,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提供更长期稳定的视觉效果,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 A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司舒杰,未经司舒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16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降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风系统的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