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压缩处理沼气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72580.6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37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一清;渠金虎;陈彬荣;张楠;李耀晃;郑超;黄秋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107;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压缩 处理 沼气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压缩处理沼气发生器,其包括:压缩罐、第一电机、风机、控制箱、反应罐和水浴池,所述压缩罐内壁顶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压缩板,所述压缩罐内壁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安装有第二压缩板,该垃圾压缩处理沼气发生器,不仅安装有净化风机,对垃圾堆积时产生的异味和二氧化碳进行净化,防止污染大气,而且安装有压力感应系统,及时提醒远程终端的工作人员释放沼气,防止反应罐内压力过大,发生爆炸,同时安装水浴式自动温控系统,为沼气生成提供最适宜的温度,也防止直接加热,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厌氧菌失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压缩处理沼气发生器。
背景技术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混合气体。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由于这种气体最先是在沼泽中发现的,所以称为沼气。人畜粪便、垃圾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发酵,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从而产生沼气。沼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特性与天然气相似。沼气除直接燃烧用于炊事、烘干农副产品、供暖、照明和气焊等外,还可作内燃机的燃料以及生产甲醇、福尔马林、四氯化碳等化工原料。更重要的是,沼气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沼气发生装置无法对垃圾堆积产生的异味和二氧化碳进行净化,而且也没有压力感应系统,反应罐内沼气压力过大时,没有办法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排放,同时没有控温系统,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无法保持池内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温度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沼气发生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压缩处理沼气发生器,不仅安装有净化风机,对垃圾堆积时产生的异味和二氧化碳进行净化,防止污染大气,而且安装有压力感应系统,及时提醒远程终端的工作人员释放沼气,防止反应罐内压力过大,发生爆炸,同时安装水浴式自动温控系统,为沼气生成提供最适宜的温度,也防止直接加热,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厌氧菌失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压缩处理沼气发生器,其包括:压缩罐、第一电机、风机、控制箱、反应罐和水浴池,所述压缩罐内壁顶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压缩板,所述压缩罐内壁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安装有第二压缩板,所述压缩罐外壁顶端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进风口连通有压缩罐,所述压缩罐外壁顶端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器和通讯装置,所述压缩罐通过管道连通有反应罐,所述管道内部安装有阀门,所述反应罐内壁顶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反应罐内壁底端安装有搅拌扇,所述反应罐顶端连通有沼气管,所述反应罐底端连通有排渣管,且所述排渣管贯穿有水浴池,所述反应罐下半部分安装在水浴池内,所述水浴池内壁底端安装有加热管,所述水浴池内部填充有加热液,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热管、阀门和通讯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垃圾压缩处理沼气发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箱正面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一侧壁安装有扣拉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垃圾压缩处理沼气发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缩罐一侧壁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一端安装有盖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垃圾压缩处理沼气发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盖板一侧壁安装有密封垫,且所述密封垫位于盖板和进料管贴合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25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