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73767.8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0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汇壹包装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毕雅凤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二次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和下模座的内部安装有一次顶出机构,所述一次顶出机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二次顶出机构,所述下模的内部开设有顶针孔,所述下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推动推杆,能够推动一次顶出机构运动,然后通过驱动两个调节杆相向或反向运动,能够实现二次顶出机构的运动,且该装置中二次顶出机构中的顶针设置在一次顶出机构顶针的内部,并通过支撑杆和调节杆进行驱动,同时调节杆两侧固定有辅助轮,能够使的二次顶出机构的运动过程能够更流畅,进而使得顶出机构的使用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当从模具中待取出的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根据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样的顶出动作即为二次顶出。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于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的缺陷。
现有的二次顶出机构一般通过多个气缸进行控制,制作成本较高,且现有的二次顶出机构顶针运动不够平稳,影响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和下模座的内部安装有一次顶出机构,所述一次顶出机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二次顶出机构;
所述下模的内部开设有顶针孔,所述下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顶针孔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导向柱上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上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
所述下模座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向柱,所述下模座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
所述一次顶出机构包括一次顶针、连接杆和推杆,所述一次顶针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顶针孔,所述一次顶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
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二次顶针、支撑杆、调节杆和辅助轮,所述二次顶针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二次顶针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二次顶针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导向孔,所述调节杆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辅助轮。
优选的,所述上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模座。
优选的,所述下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柱。
优选的,所述上模的内部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的位置与导柱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与导向孔相适配,所述第二导向柱与第二导向孔相适配,所述第三导向柱与第三导向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推杆与中心孔相适配。
优选的,每个所述调节杆两侧辅助轮的数量共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首先通过推动推杆,能够推动一次顶出机构运动,然后通过驱动两个调节杆相向或反向运动,能够实现二次顶出机构的运动,且该装置中二次顶出机构中的顶针设置在一次顶出机构顶针的内部,并通过支撑杆和调节杆进行驱动,同时调节杆两侧固定有辅助轮,能够使的二次顶出机构的运动过程能够更流畅,进而使得顶出机构的使用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汇壹包装印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汇壹包装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37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装饰亮条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