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74147.6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4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璧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2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郑裕涵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浮动 连接器 | ||
本创作为一种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包含一公头与一母座。公头包含一第一电极、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一插件,和母座包含一第二电极、一第二壳体、一浮动件与一第二插件。通过第二壳体结合浮动件以形成具有在一个或多个方向可以些微移动的端口,使得公头可以在一容许范围内异地连接母座,进而让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第二电极。
【技术领域】
本创作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浮动连接的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上,公头与母头连接时,需要精准定位才能够顺利的电性连接公投与母座。
然而,在空间有限的安装环境中,例如车体。由于受限于车体有限的安装空间,安装者无法很轻易的安装公头与母座,导致于安装者有可能损坏公头或母座,由于公头与母座之任一者是预先设置在车体,不容易进行置换,故当预先设置在车体的公头或母座损换时,将造成很麻烦处理的情况。此外,公头与母头连接时处在高功率的环境时,将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若废热无法实时的排除时,废热将累积在公头与母头,进而有可能造成公头与母头的毁坏,甚至电线短路的情况,这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环境,例如车用环境,这明显存在安全性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创作提出一种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具有公头与母座,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以达到公头与母座不需通过精准对位而仍可以完成连接器连接的目的。
本创作的第二目的是根据上述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通过邻近在插孔的贯孔进行散热,以达到应用在高功率(或高电流)环境的目的。
本创作的第三目的是根据上述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电极通过S型结构,以配合浮动连接结构实现浮动连接的目的。
本创作的第四目的是根据上述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通过结合部结合插件,将公头与母座固定在板体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连接一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包含一公头与一母座。公头还包含一第一电极、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一插件。第一电极的一端能够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一电极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壳体包含一第一本体、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一结合部。第一本体形成具有一第一插孔的一第一空间。第一插孔设置第一电极。第一连接部自第一本体延伸以显露第一电极的自由端。第一结合部形成在第一本体的二翼。第一插件结合第一结合部,以能够将第一壳体固定在第一板体。母座还包含一第二电极、一第二壳体、一浮动件与一第二插件。第二电极的一端能够连接第二板体和第二电极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壳体包含第二本体和第二结合部。第二本体形成具有一第二插孔的一第二空间。第二插孔设置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自由端显露在第二空间。第二结合部形成在第二本体的二翼且突出在第二本体以形成一C型开口。浮动件包含一第三本体和一第三结合部。第三本体形成具有一第三插孔的一第三空间。第三插孔对应第二插孔以容置第二电极的自由端。第三结合部形成在第三本体的二翼且突出在第三本体。第三结合部设置在C型开口。第二插件结合第二结合部,以能够将第二壳体固定在第二板体和将第三结合部限位在C型开口。其中,第一连接部连接浮动件,让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第二电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创作的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在例如母座提供浮动结构,使得公头在插入母座的过程中,可以在可移动的范围内,例如插入方向的同一方向、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进行连接,以适应在不同的应用环境。
本创作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创作一实施例的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公头的详细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41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刻系统及其基片交接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灰熔融性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