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公路工程基桩剪切开裂的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75071.9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3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庄文君;杨静;赵跃文;郑其华;郭长学;李国辉;杨晓林;黄希頔;李勇;周海云;李薇;邹磊;俞光跃;周成;李珍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22;G08B5/36;H04N5/225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公路工程 剪切 开裂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检测公路工程基桩剪切开裂的组件,包括预埋管道,还包括与预埋管道相搭配使用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预埋管道的上端,所述预埋管道的下部预埋于基桩内。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方便,设计新颖合理,检测前不需要进行困难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完成后检测时只需打开检测管部件顶部的管道入口,数据存储分析部件连接水压力检测部件就能进行检测,无需进行复杂困难的前期钻孔准备工作,同时,检测数据采集稳定性好,由于检测在管内进行,相比现有的检测技术和装置,养护检测管内部空间相对封闭,气温气压相对稳定,有深度标识,因此检测数据采集稳定性更好,与现有技术及设备相比更易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用于检测公路工程基桩的组件,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公路工程基桩剪切开裂的组件,属于基桩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根据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必须对运营期的工程基桩进行定期的养护检测,以确保通车之后桥梁和路基边坡能安全运营。公路工程基桩质量检测技术已在基桩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基桩施工阶段检测技术在基桩施工完成后,上部结构未施工前,以桩顶为检测工作面进行基桩检测工作。因此对于上部结构已经施工的基桩,因缺少桩顶的工作面,现有检测设备不能完成对该类基桩的运行过程中的养护质量检测。运营期公路基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质灾害、受力变化、流体侵蚀、外物撞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运营期基桩础会出现剪切开裂的病害,基桩剪切开裂会诱发基桩受力截面积减小、钢筋锈蚀、混凝土老化等其他病害,将严重运营期基桩的承载能力,缩短基桩使用时间。因此,对基桩剪切开裂病害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在役基桩完整性应及时评估排除隐患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内外主要基桩养护检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侧挖法:采用机械或人力对待测基桩的侧面进行开挖检测。
存在问题:检测深度有限。侧挖法实施难度大,一般不能超过10米,而且检测费用较高,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
2、综合检测法。运营期桥梁基桩础的综合检测技术,包括雷达法、波动法(反射波法及旁孔透射波法)在役桥梁基桩础无损检测探测设备和检测技术。在首先利用激震波法对待检在役桥梁基桩是否存在病害或缺陷进行快速排查的基础上,通过雷达法或旁孔法对病害或缺陷进行准确定位和分析。
存在问题:
(1)检测需要在特定的工作面上进行。检测时要求桩身具有一定的外露长度用以安装传感器。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具备这种特殊工作面的基桩是不多的,因此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
(2)检测数据采集稳定性差。检测时受外界因素(传感器安装、检测面选择、激振设备选择等)影响较大,不能获取到稳定性好的检测数据,会对检测结果的判断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
(3)特种检测设备造价高昂。在检测时使用的地质雷达天线为特制检测设备,单只天线的造价高达80多万人民币。高昂的设备费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
(4)检测前的配合工作费用高难度大。如基于雷达法的综合技术,在检测前必须在待测基桩附件钻探检测通道,钻探检测通道需动用中型地址钻机,山区钻机搬运和架设较为困难,且费用高、效率低局限性大,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
因此,需研制一种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检测数据采集稳定性好的用于检测公路工程基桩剪切开裂的组件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单方便,设计新颖合理,检测前不需要进行困难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完成后检测时只需打开检测管部件顶部的管道入口,数据存储分析部件连接水压力检测部件就能进行检测,无需进行复杂困难的前期钻孔准备工作,与现有技术及设备相比更易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50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空调用冷凝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抗干扰电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