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F型剩余电流检测及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76332.9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4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广仁;朱荣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G01R31/52;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胡文强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剩余 电流 检测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F型剩余电流检测及保护装置,涉及电流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分别与线路连接的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和通过互感器对所述线路中剩余电流采样的剩余电流采样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和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剩余电流采样电路将所述互感器检测到的电流信息传输至所述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所述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根据接收的剩余电流信号实现对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本装置不仅可以针对传统AC型漏电事故,而且对新型的由整流或变频技术带来的脉动直流,或高频交流,或高低频混合交流信号,或瞬时大电流均能够进行可靠有效的识别、警告、或直接进行保护输出、切断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F型剩余电流检测及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的生产生活中用到的剩余电流保护类产品绝大多数都属于AC型的,占到95%的以上,只有不到5%属于A型的。
AC型剩余电流保护产品仅能对于AC型漏电事故进行有效的保护,也就是仅对正弦交流波形的泄漏电流进行检测,判断阈值,执行保护输出动作,例如直接切断电源。或者发出预警信号,将漏电事故通知上层监控系统,由上层系统经过系统的分析后决定是否需要切断电源进行保护。
然而,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的用电产品和用电场合不断的推陈出新,特别是当今社会国家大力倡导的新的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为了节能环保,越来越多新产品采用了新型整流和变频技术。
这些新技术带来绿色节能指标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面,就是当这些电子类的产品内部由于短路故障等原因,将从电源插头引入的强电引入到后端的弱电部分。使得原本安全的产品变得不安全,当漏电事故发生时,泄漏的电流将不在是交流电源端的交流AC类型,而是整流或变频后的脉动直流或高频交流的A型信号。这时,传统的AC型漏电保护产品对新型的A型的漏电事故就无法进行可靠有效的保护了。于是新型的A型产品就出现了,它能够对整流技术产生的脉动直流信号进行保护。然而对于由变频技术产生的高频信号或者高低频混合交流信号均无法进行有效的识别和保护。
同时,因为许多新型的负载,在启动瞬间会产生一个极大的泄漏电流,虽然只是微妙或毫秒级别的很短的时间,对于传统AC型或较新型的A型漏电保护产品均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识别而导致不必要的误动断电事故,从而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急需一种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F型剩余电流检测及保护装置,不仅可以针对传统AC型漏电事故,而且对新型的由整流或变频技术带来的脉动直流,或高频交流,或高低频混合交流信号,或瞬时大电流均能够进行可靠有效的识别、警告、或直接进行保护输出、切断电源。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F型剩余电流检测及保护装置,包括分别与线路1连接的驱动电路2、电源电路3、和通过互感器5对所述线路1中剩余电流采样的剩余电流采样电路6,所述电源电路3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2和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4连接,所述剩余电流采样电路6将所述互感器5检测到的电流信息传输至所述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4,所述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4根据接收的剩余电流信号实现对所述驱动电路2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线路1为单相线路或三相线路,所述三相线路包括L1线、L2线、L3线和N线;
所述驱动电路2包括与所述线路1连接的开关电路21和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1的触发电路22;
所述电源电路3包括用于对所述线路1中电流进行降压处理的降压电路31,和对降压后电流进行整流处理的整流电路32,所述整流电路分别与所述触发电路22和所述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4连接为其提供电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63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