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多点污泥超声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浮泥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76606.4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27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旻;葛玫;章炜;单宁;倪黄蕾;喻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何彬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点 污泥 超声 处理 污水处理 系统 浮泥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多点污泥超声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浮泥收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污水处理系统具体包括按污水处理顺序而依序布置的初沉池、生化池与二沉池,用于收集生化池的池面浮泥的浮泥收集装置,及污泥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于二沉池所产生的部分剩余污泥进行超声减量处理的第一超声处理单元,且经超声减量处理后的污泥经回流管道而回流至生化池;污泥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浮泥收集装置所收集的浮泥进行超声处理的第二超声处理单元,且经超声处理后的浮泥经回流管道而回流至生化池。该污水处理系统基于多点污泥超声处理的结构配置,能有效地减少排泥量,并增加碳源的回补量,可广泛用于污水处理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多点超声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及用于构建该污水处理系统的浮泥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水,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以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经处理之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之后再排入自然水体中。
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对这些污泥通常会进行超声污泥减量处理,其好处为通过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对污泥中菌胶团的破壁作用使其胞内物质释放,可作为微生物营养基质重新回到生化池,以供池中微生物生长,从而能在源头进行污泥减量,以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在现有技术中,当将超声污泥减量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时,普遍会采用单点位,例如采用如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构建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具体为将超声装置设置在二沉池05之后;污水的具体处理工艺流程为:(1)进水经粗细格栅与旋流沉砂池预处理之后,进入初沉池01进行初步沉淀处理,产生的初沉污泥进入污泥脱水机07进行脱水处理,并在脱水处理之后才能进行污泥外运;或未经初沉池01而直接进入生化池02进行处理;(2)经初沉池01沉淀之后的污水进入生化池02内,以利用微生物进行厌氧、缺氧及好氧处理;(3)经生化处理之后的污水流至二沉池05;(4)经二沉池05沉淀处理之后的水流将外排,而沉淀所产生的污泥中,部分作为回流污泥而回流至生化池内,部分污泥作为剩余污泥,通常情况下,二沉池所产生污泥的大部分作为回流污泥;利用超声处理单元06对30%-50%的剩余污泥进行超声处理后,再回流至生化池02内,经超声处理之后的污泥回流至生化池02内,为微生物的生长补充碳源,并能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而大部分的剩余污泥将直接进入污泥脱水机07进行脱水处理。生化池02在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漂浮于池面上的浮泥,这些浮泥若得不到不及时的处理,将会对生化池02的出水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这部分污泥在收集过程中存在人工集泥工作量大的问题。
此外,经研究,基于单点位的超声污泥减量处理的配置,仍会产生较大量的污泥,导致其填埋成本仍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浮泥收集装置,以减少人工集泥的工作量及简化浮泥收集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上述浮泥收集装置所构建的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浮泥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生化池的好氧区池面上的浮泥,该浮泥收集装置具体包括布设在池面边缘处的集泥斗,用于控制集泥斗的集泥口高度的升降机构,及通过吸泥管与集泥斗的出泥口连通的吸泥泵;集泥斗为沿池边延伸布置的长条状结构,包括位于底侧的集泥槽,固设在集泥槽的槽口处的过滤装置,及固设在槽口上且用于围成集泥口的挡板;出泥口布设在集泥槽的槽侧壁或槽底壁上;升降机构包括用于安装集泥斗的竖向支架,固设在池边墙体上且用于驱使竖向支架升降的升降单元,可沿竖向滑动地安装在竖向支架上的铰接滑座,及用于为竖向支架提供横向支撑力的弹簧预应力支架;弹簧预应力支架包括固定端铰接于池侧壁上的摆动支架,及内端固定于池侧壁上的拉伸弹簧;摆动支架的摆动端高于固定端且与铰接滑座铰接,拉伸弹簧的外端部与摆动支架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66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喂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路沿石快速填缝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