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交流断路器用固封极柱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80830.0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7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姆达电气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2;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苏州九方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98 | 代理人: | 张文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交流 断路 器用 固封极柱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交流断路器用固封极柱机构,包括真空灭弧室和设于其内的静触头、动触头和导电柱,设于真空灭弧室外静端铜出线、与动触头电连接的动端铜出线,以及一端与导电柱固定连接的绝缘拉杆,动触头和导电柱固定连接,导电柱的外周套设有动端铜出线连接件,动端铜出线的内端固定于动端铜出线连接件上,动端铜出线连接件的内壁设有环形的安装槽,具有弹性的环形的滑动触指固定安装于该安装槽内,滑动触指部分伸出动端铜出线连接件的内壁的表面,导电柱的外侧面与滑动触指伸出动端铜出线连接件的内壁的部分弹性且滑动接触。本实用新型不仅连接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而且安装方便,绝缘性能增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交流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压交流断路器用固封极柱机。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现有的高压交流断路器,灭弧室动端和动端出线柱之间一般通过软连接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动触头经过一定次数的往返运动之后,中间软连接的部分铜片易发生断裂,导致一次回路载流量减少,如有碎铜片掉落在固封极柱墙内,易造成相对地放电。另外,现有的绝缘支架还存在安装不方便,外绝缘距离短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交流断路器用固封极柱机构,不仅连接稳定可靠,导电性能良好,而且安装方便,绝缘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交流断路器用固封极柱机构,包括真空灭弧室和设于其内的静触头、动触头,设于所述真空灭弧室外的导电柱、与所述静触头电连接的静端铜出线、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的动端铜出线,以及一端与所述动触头固定连接的绝缘拉杆,所述导电柱夹紧在所述绝缘拉杆和动触头之间,所述导电柱的外周套设有动端铜出线连接件,所述动端铜出线的内端固定于该动端铜出线连接件上,该动端铜出线连接件的内壁设有环形的安装槽,具有弹性的环形的滑动触指固定安装于该安装槽内,所述滑动触指部分伸出所述动端铜出线连接件的内壁的表面,所述导电柱的外侧面与所述滑动触指伸出所述动端铜出线连接件的内壁的部分弹性且滑动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灭弧室外周及所述静端铜出线和动端铜出线的一端通过模组浇筑一层环氧树脂并冷却凝固后形成一体的固封极柱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触头、动触头、导电柱、动端铜出线连接件均位于所述固封极柱结构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触指为金属丝以螺旋形环绕若干周后再收尾连接为一体后形成的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压交流断路器用固封极柱机构通过在真空灭弧室外周和静端铜出线和动端铜出线的一端通过模组浇筑一层环氧树脂并冷却凝固后形成一体的固封极柱结构,将静触头、动触头、动端铜出线连接件固封其内,不仅可以很好的保护内部组件,而且提高了绝缘性能。同时通过动端铜出线连接件和滑动触指的配合实现导电柱和动端铜出线的动态连接,避免了传统的软连接结构,不仅连接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而且安装方便,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真空灭弧室; 2——静触头;
3——动触头; 4——导电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姆达电气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兰姆达电气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0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