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共建筑室内中水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85608.X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8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赵锂;刘永旺;卢兴超;张方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122;E03B1/04;E03B7/04;E03B7/07;C02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共建筑 室内 中水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建筑室内中水回用系统,属于城市节水技术领域,解决了建筑中水回用需要通过小区级或城市集中收集处理回用带来的系列问题,为建筑中水回用提供了微循环的解决方案。公共建筑室内中水回用系统包括灰水收集装置、灰水净化回用装置、自来水补水装置和中水回用控制系统;灰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上一楼层产生的灰水,灰水净化回用装置用于对灰水进行净化消毒处理,自来水补水装置用于向灰水净化回用装置中进行补水,中水回用控制系统用于对公共建筑室内中水回用系统进行整体控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公共建筑室内水资源的梯级利用目标,降低了公共建筑整体新水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节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共建筑室内中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姓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增加,公共建筑在城市建筑中的占比逐步增加,由此引发了公共建筑用水所占城镇总用水量比重随之持续增加。在城市高效节水的总体背景下,城市公共建筑节水已经成为城市节水的重要工作,而提高用水效率,深度挖掘非传统水资源是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绿色建筑标准中,对用水效率、可持续管理和雨水利用都已经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相对来说污水处理与回用是更为重要的、可持续的水资源,而且这部分水资源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污水处理与回用将成为其最大最稳定的供水来源。
现有的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大致分为三种,分别为混凝及过滤、生物处理沉淀和膜分离,其中前两种占地面积大且处理耗时长,第三种相对来讲占地少且过程快捷简单,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实用,也来受人们的青睐。
公共建筑(指学校、宾馆、办公楼等)日常生活中排放大量的优质杂排水(指洗手盆、洗涤池、淋浴间等),处理起来成本较低,技术要求也比较低。通过对优质杂排水进行收集、过滤、沉淀、净化和消毒处理,形成中水,并将中水送到用水点(主要用于冲厕),以降低传统自来水的使用量。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室内灰水回用技术为适用于住宅的模块化户内中水技术,主要通过降低本楼层底板高度,收集本楼层的生活杂用水,经过滤消毒后用到坐便器进行冲厕。住宅类建筑的用水比例分别为:冲厕21%、沐浴29.3%~32%、洗衣22.7%~22%、盥洗6.7%~6.0%、厨房 20%~19%,由于该技术主要依托于住宅的洗衣、洗澡和盥洗的优质杂排水,灰水水量充沛,完全能够满足住宅冲厕的回用需求,不用通过自来水进行补水,同时处理后的水直接回用到坐便器水箱,对于回用中水的压力控制精度不高。
但是,该技术不适用于公共建筑。以公共建筑中比例最高的办公楼、教学楼为例,公共建筑的用水分项比例分别为冲厕60%~66%、盥洗 40~34%。一方面,通过收集以盥洗水为代表的优质杂排水,不能满足全部冲厕用水,在水源补充和控制方法上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另一方面,公共建筑的大便器和小便器冲厕基本淘汰了水箱式冲洗,用水设施直接连接供水管道,需要同时满足冲厕的水量、水压需求。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适用于公共建筑的室内中水回用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灰水补水、恒压供水、水质保障需求,同时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稳定运行的新型公共建筑的室内中水回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公共建筑室内中水回用系统,解决了公共建筑室内用水无法实现梯级循环利用、无法自动控制稳定运行的问题,满足公共建筑室内灰水的收集、处理和回用的稳定运行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提供一种公共建筑室内中水回用系统,包括灰水收集装置、灰水净化回用装置、自来水补水装置和中水回用控制系统;
灰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上一楼层产生的灰水,灰水净化回用装置用于对灰水进行净化消毒处理,自来水补水装置用于向灰水净化回用装置中进行补水,中水回用控制系统用于对公共建筑室内中水回用系统进行整体控制;灰水收集装置通过灰水供入管与灰水净化回用装置的中水进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56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电控系统安装托架总成
- 下一篇:一种组合楼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