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使用可负压吸引式双极电凝镊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87061.7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0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苏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玉涛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使用 可负压 吸引 式双极电凝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可负压吸引式双极电凝镊,包括双极电凝器本体,在手术中可通过双极电凝器本体对伤口处进行止血,在双极电凝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支腿,支腿内部设置有由细逐渐变粗的吸引管道,弯曲部的背侧设置有连接孔,引流管能够穿过连接孔,引流管与手柄的凹槽相固定,并与双极电凝器本体的手柄并行,延伸至顶部并突出于顶部,手术时外接吸引器管,方便进行深部止血,同时可进行吸引,清楚暴露手术视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使用可负压吸引式双极电凝镊。
背景技术
电凝器主要用于外壳止血,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使血管脱水皱缩,血管内血液凝固,并使血管与血凝块互融为一体,而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而双极电凝器是唯一的具备自动存储功能的双极电凝器;唯一具备微调功能,精确到0.1W,特别适用于显微外科。
在脑部手术过程中,需要在人的头部开孔,由于孔的深度较大,孔径较小,常会出现孔内积血,从而导致术野变差,此时需要使用吸引器对积血进行清理,在进行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时单人双手操作不能同时进行内镜、双极电凝器和吸引器三个器械的操作,造成手术中止血困难而且会大幅度延长手术时间。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可负压吸引式双极电凝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可负压吸引式双极电凝镊,具备便于止血,使用方便,方便进行深部止血,同时可进行吸引,清楚暴露手术视野,节约手术时间的优点,从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使用可负压吸引式双极电凝镊,包括双极电凝器本体,所述双极电凝器本体包括支腿、吸引器管、镊尖部、弯曲部、引流管和手柄,支腿设置在双极电凝器本体的一侧,吸引器管设置在双极电凝器本体的一侧,镊尖部设置在吸引器管的一端,支腿的一侧设置有弯曲部,引流管设置在弯曲部的一侧,手柄设置在弯曲部的一侧,且引流管与手柄的凹槽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支腿包括吸引管道和导丝,吸引管道设置在支腿的内部,导丝设置在吸引管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腿的一侧设置有弯曲部,吸引器管的弯曲形状与支腿的形状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弯曲部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加工在弯曲部的背侧,引流管通过螺纹螺旋安装在连接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丝设置为长形状,且导丝采用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次性使用可负压吸引式双极电凝镊,在手术中可通过双极电凝器本体对伤口处进行止血,在双极电凝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支腿,支腿内部设置有由细逐渐变粗的吸引管道,弯曲部的背侧设置有连接孔,另行设置的引流管能够穿过连接孔,引流管与手柄的凹槽相固定,并与双极电凝器本体手柄并行,延伸至顶部并突出于顶部,手术时外接吸引器管,方便进行深部止血,同时可进行吸引,清楚暴露手术视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弯曲部与引流管结构拆分图。
图中:1、双极电凝器本体;11、支腿;111、吸引管道;112、导丝;12、吸引器管;13、镊尖部;14、弯曲部;141、连接孔;15、引流管;1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玉涛,未经苏玉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70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过滤单元、过滤装置及净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口罩裁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