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拉丝热流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88536.4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7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模硕实业(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8 |
代理公司: | 东莞技创百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拉丝 热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拉丝热流道结构,包括加热器、热咀本体、热咀嘴芯和热咀嘴头,所述加热器套接在热咀本体外侧,所述热咀本体开设主流道,所述热咀嘴芯固定在主流道内,所述热咀嘴头套接在主流道的输出端上,其中热咀嘴芯位于热咀本体与热咀嘴头之间,所述热咀嘴头开设有相互贯通的辅流道和锥形开口,所述辅流道位于锥形开口上方,所述辅流道下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锥形开口为自上而下、由小变大的圆锥形通道。本实用新型可防止注塑料流出浇口时拉丝,且解决了有色材料中容易发黄发黑的问题,同时达到了快速换色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结构技术邻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拉丝热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热流道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粒子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的加热组件系统。热流道模具是将传统式模具或三板式模具的浇道与流道经过加热,于每一成形时即不需要取出流道和浇道的一种崭新构造。热流道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由于在流道附近或中心设有加热棒和加热圈,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停机后一般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
现有技术中,由于制作成本等原因,一些模具会选用开放式热流道,对于浇口较大的模具,在产品脱出浇口或转冷流道时会出现熔料的流涎和拉丝,这样会使产品的制作变得麻烦,会增加后期的维修费用,并且会花费较长的时间。对于有色塑胶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热流道的温度控制不佳,可导致浇注的塑胶发黄发黑,影响产品外观。且现有技术中,需要注塑材料换色,需要设置有换色帽结构的热流道,该类技术结构中,零件多,结构复杂,成本高,加工要求高,容易有死角,死角留下的残料容易影响下一次注胶塑料的颜色,产生色差。且换色帽材质比较脆,由于零件多同时存在的累计误差会导致换色冒容易损坏,损坏后的更换,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成本。降低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拉丝热流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拉丝热流道结构,包括加热器、热咀本体、热咀嘴芯和热咀嘴头,所述加热器套接在热咀本体外侧,所述热咀本体开设主流道,所述热咀嘴芯固定在主流道内,所述热咀嘴头套接在主流道的输出端上,其中热咀嘴芯位于热咀本体与热咀嘴头之间,所述热咀嘴头开设有相互贯通的辅流道和锥形开口,所述辅流道位于锥形开口上方,所述辅流道下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锥形开口为自上而下、由小变大的圆锥形通道。
优选的,热咀嘴芯上端面中间部分设有自上而下、由小变大的第一尖端,所述热咀嘴芯设置有多个胶流道,多个所述胶流道位于第一尖端周围分布,且多个胶流道均与主流道、辅流道相贯通,所述热咀嘴芯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尖端同轴心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下端设置有自上而下、由小变大的第二尖端,所述导向部插入辅流道,第二尖端位于辅流道与锥形开口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导向部与辅流道之间形成分流道。
优选的,所述加热器与热咀本体外圆周端面之间开设有一条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安装有感温线。
优选的,所述热咀嘴芯采用高导热金属材料制作。
优选的,所述热咀嘴头采用隔热合金材料制作。
优选的,所述热咀本体与热咀嘴芯两者的连接部分无间隙贴合,所述热咀本体与热咀嘴头两者的连接部分无间隙贴合,所述热咀嘴芯与热咀嘴头两者的连接部分无间隙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模硕实业(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模硕实业(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8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缸式真空泵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成型模具的弧形抽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