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测压的颅内积血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93458.7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2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於江泉;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1/00;A61B5/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张德兴 |
地址: | 225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测压 内积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测压的颅内积血引流管,包括抽吸球和颅内端,所述抽吸球的外表壁设置有标度线,且抽吸球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的内部设置有防回流软垫,所述连接盖的左侧上端固定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右侧设置有引流管,所述连接盖的右侧连接有挂环,所述引流管的下端连接有三通管,且三通管左侧下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颅内端连接于固定块的左侧。该可测压的颅内积血引流管设置有三通管,目前市面上的引流管直接与抽吸球相连,想测量颅内压力时还需要在导管中间开口,三通管可以避免重新开口,这样在需要测量颅内压时可以更加方便,也避免了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而且不会对引流造成任何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测压的颅内积血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一般都是放置于体腔的管道,主要用于手术后,放在体腔内,引流术后的血液、脓液,还有其它积血,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胃肠道、胆道等,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积血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在病人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护理。
市场上的原有的颅内淤血导流管是直接跟引流袋相连接的,想测量颅内压力时还需要在导管中间开口,十分不方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测压的颅内积血引流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测压的颅内积血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原有的颅内淤血导流管是直接跟引流袋相连接的,想测量颅内压力时还需要在导管中间开口,十分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测压的颅内积血引流管,包括抽吸球和颅内端,所述抽吸球的外表壁设置有标度线,且抽吸球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的内部设置有防回流软垫,所述连接盖的左侧上端固定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右侧设置有引流管,所述连接盖的右侧连接有挂环,所述引流管的下端连接有三通管,且三通管左侧下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颅内端连接于固定块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抽吸球与连接盖之间为活动连接,且连接盖与引流管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回流软垫共设置有四个,且防回流软垫的形状结构与连接盖的形状结构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包括三通阀和肝素帽,且三通管的内侧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管的右端连接有肝素帽。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与肝素帽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三通管与引流管和颅内端之间均构成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颅内端包括通孔和导流凸棱,且颅内端的内外表壁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颅内端的内部设置有导流凸棱。
优选的,所述颅内端的横截面呈矩形状结构,且颅内端与通孔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抽吸球内的积血抽满后,需要对抽吸球进行更换,而为了便于更换,确保在更换时不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连接盖与引流管之间活动连接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该可测压的颅内积血引流管设置有防回流软垫,并且防回流软垫只能单向弯曲,由于在颅内引流过程中,抽吸球一般悬挂于高于头颅位置,防回流软垫可以防止在抽吸球抽满后出现积血回流的情况;
2.由于目前市面上的引流管直接与抽吸球相连,想测量颅内压力时还需要在导管中间开口,三通管可以避免重新开口,这样在需要测量颅内压时可以更加方便,也避免了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而且在三通阀的作用下,三通管的任意流通口均可以封闭,测压时关闭引流管,这样可以防止测压出现偏差,不需要测压时通过肝素帽将三通管另一端封闭,可以防止积血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未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34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