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开睑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97974.7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89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彭艳丽;谭吉林;蹇骞;谭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艳丽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开睑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医用开睑器,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两侧转动安装有开睑板,开睑板端部固定连接有开睑钩片,开睑钩片呈弧形包裹式结构;吸引管的吸入端设于开睑钩片处;连接板中间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接套,转接套与开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联动杆,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柄,操作柄中间转动连接有调节环,调节环与调节螺杆配合。本实用新型利于保持张开的角度,撑开稳定,不用手动一直保持张开,节省人力,螺纹调节方便好控制,开睑钩片可将眼睑的眼睫毛包裹在内,避免其伸出影响手术视野及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开睑器。
背景技术
开睑器是做医疗眼科手术时常用的器械,主要用于拓宽患者的眼睑范围,增加医生的手术操作视野,便于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外科手术中的拉钩,其产品本身性能来看就是眼科手术中的拉钩,因为眼科手术中,起到支撑眼睑的作用,所以称之为开睑器。
现有的开睑器需要人工手动按压开睑器两侧的夹臂,才能实现对开睑器两端开睑头之间距离的控制,长时间按压容易导致人手指酸痛,张开程度不易控制,不利于眼部手术的进行;而且,受限于开睑头的结构,使用时开睑头无法包裹眼睑,使得眼睫毛外露,容易影响医生的判断和操作,给手术过程带来风险(例如在飞秒激光手术中就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同样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上述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开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开睑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侧转动安装有开睑板,所述开睑板端部固定连接有开睑钩片,所述开睑钩片呈弧形包裹式结构;吸引管的吸入端设于开睑钩片处,吸引管的吸出端连接一用于抽吸液体的微型泵;所述连接板中间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接套,所述转接套与开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柄,所述操作柄中间转动连接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与调节螺杆传动连接且可驱动调节螺杆沿其轴向旋转并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睑钩片开睑钩片的长度为20mm-3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两侧开设有连接通槽,所述连接通槽中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开睑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睑板中间开设有转接槽,所述转接套外壁固定连接有转接座,所述联动杆两端分别与转接槽和转接座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螺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空心齿柱,所述调节环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空心齿柱啮合,空心齿柱较长,使得调节螺杆下移或上升的过程中始终与内齿圈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柄中间开设有配合圈,所述调节环两端固定连接有转接圈,所述转接圈位于配合圈内且与之转动配合,操作柄与调节圈组成一个整体,且不影响操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柄顶部螺纹连接有储存管,所述吸引管穿过操作柄端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泵,所述微型泵位于储存管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引管端部共同连通有主管,所述主管端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泵,所述连接板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吸引管位于限位圈内。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可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艳丽,未经彭艳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7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