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的便携式采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98343.7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22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苗蕾;路成;田佳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天和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5000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体 废弃物 便携式 采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的便携式采样器,涉及废弃物采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的便携式采样器,包括密封箱体,密封箱体的顶部铰接有密封盖,密封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密封盖的下表面位于密封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钩,密封箱体的侧面设有背带,密封箱体的正面设有卡环,卡环内插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底部设有连接机构,固定杆的顶部的两侧面固定连接手握杆,密封箱体的顶部与密封钩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密封机构。该用于固体废弃物的便携式采样器,通过连接机构和连接槽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快速便捷的将固定杆与采集杆进行连接,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采集的过程更加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物采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的便携式采样器。
背景技术
废物采样器根据不同的采集目标,大致分三个方面:固体采样、液体采样和半固体采样器。在HJ/T298-2007《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和《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中规定对于有深度的废弃物贮存点,按照不同的深度,采集不同的样品。对于堆散式的固体废弃物和贮存池的固体废弃物,现有采样器存在以下缺陷:采样器长度有限、采样量不够、采样操作繁琐,采样器携带安装拆卸不便。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08833530 U中公开的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的便携式采样器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手持握把部、第一采样圆柱部、第二采样圆柱部、第三采样圆柱部以及钻头部;所述手持握把部包括水平横杆、垂直设置在水平横杆中部的两支撑连接柱以及设置在两支撑连接柱端部且位于两支撑连接柱之间的内螺纹套;所述第一采样圆柱部、第二采样圆柱部、第三采样圆柱部均包括中空圆柱部、固接在中空圆柱部一端的第一外螺纹套以及设置在中空圆柱部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套相适配的内螺纹部,虽然方便安装拆卸,占用体积小,拆卸后方便携带搬运,但是,该用于固体废弃物的便携式采样器,存在取样深度没有针对性,采集样本为多层废弃物混合存放,各部分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向下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滑丝情况,样本采集完毕后没有专用的装置进行封装废弃物的异味直接飘散到空中对人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携带过程中带来不便,多节组成每次使用都需要通过螺纹进行组装浪费时间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的便携式采样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的便携式采样器,包括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的顶部铰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位于密封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钩,所述密封箱体的侧面设有背带,所述密封箱体的正面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内插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设有连接机构,所述固定杆的顶部的两侧面固定连接手握杆,所述密封箱体的顶部与密封钩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箱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衬套,所述防护衬套上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内插接有采集杆,所述采集杆的顶部设有连接槽,所述采集杆的底部螺纹连接有采集头,所述采集杆的内部设有采集控制机构。
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表面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挂钩,所述连接挂钩的位置与连接槽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有插接通孔,所述插接通孔内插接有按动杆,所述按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
可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密封箱体内表面侧壁的顶部,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弹簧,所述密封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的长柄端插接在密封箱体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天和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天和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8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