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加热空气源热泵进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02989.8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45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王相玉;武雪梅;姜佩军;刘文斌;钟海涛;栾积毅;邵东伟;王丽霞;沈国军;乔静营;王琳琳;王长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哈尔滨恒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3J1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154007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锅炉 烟气 加热 空气 源热泵进风 系统 | ||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加热空气源热泵进风系统,针对现有技术在低温环境中空气源热泵因低温产生结霜和生物质锅炉烟气利用率的问题,包括:空烟混合室、烟囱和空气源热泵,所述空烟混合室上设有生物质锅炉烟气进风口、外部空气进风口和空气源热泵取风口;所述生物质锅炉烟气进风口通过取烟管道与烟囱连通,所述取烟管道上设有进烟气控制阀门、第一引风机、第一温度变送器和第一流量计;所述空气源热泵取风口通过混合气管道与空气源热泵连通,所述混合气管道上设有空气源取风切换阀门和第三温度变送器;所述外部空气进风口与取气管道连通,所述取气管道上设有空气取风控制阀门、第二引风机、第二温度变送器和第二流量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加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加热空气源热泵进风系统。
背景技术
锅炉排烟热损失是锅炉主要热损失之一,生物质锅炉在经过省煤器和布袋除尘器后尾部排烟温度大多在100-160℃左右,烟气中含有8%~15%的显热和10%的汽化潜热,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浪费了大量热能而且对大气带来“热”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源热泵机组所处外部空气温度越低,空气源效率越低,能耗越大,特别是当北方冬季空气温度很低时,空气源热泵换热器表面凝结成霜,会加大能耗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811645012.4、公开日为2019.06.1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气锅炉烟气加热空气源热泵进风系统,该专利采用空气源热泵、烟囱和风管道相连通,使用引风机将气体吹向空气源热泵,该专利利用天然气锅炉排放的烟气解决空气源热泵的冬季环境结霜问题。但是该混合方式因燃料元素成分不同烟气组分差别不同不适合于生物质锅炉烟气混合,生物质锅炉的主要燃料为农林废弃物,包括各种秸秆、稻壳、木屑等。尾部烟气经布袋除尘后仍含有30mg/m3灰尘与空气混合易堵塞风管道降低混合效率。
目前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多采用重回燃烧过程或经换热器回收,仍有低位热能无法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在低温环境中空气源热泵因低温产生结霜和生物质锅炉烟气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加热空气源热泵进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加热空气源热泵进风系统,包括:空烟混合室2、烟囱1和空气源热泵5,所述空烟混合室2上设有生物质锅炉烟气进风口3、外部空气进风口21和空气源热泵取风口22;
所述生物质锅炉烟气进风口3通过取烟管道6与烟囱1连通,所述取烟管道6上设有进烟气控制阀门4、第一引风机9、第一温度变送器10和第一流量计11;
所述空气源热泵取风口22通过混合气管道8与空气源热泵5连通,所述混合气管道8上设有空气源取风切换阀门16和第三温度变送器17;
所述外部空气进风口21与取气管道7连通,所述取气管道7上设有空气取风控制阀门12、第二引风机13、第二温度变送器14和第二流量计15。
进一步的,所述空烟混合室2上还设有放气孔23。
进一步的,所述取烟管道6和取气管道7汇合处设有导流烟气管道25,所述导流烟气管道25圆周面上均布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放气孔23上设有放气阀18。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源取风切换阀门16和放气阀18为电动截止阀。
进一步的,所述空烟混合室2上还设有排污口24。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口24上设有排污阀19。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阀19为阀套式排污阀。
进一步的,所述空烟混合室2、取烟管道6、混合气管道8和取气管道7外侧设有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哈尔滨恒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佳木斯大学;哈尔滨恒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2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扣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盗声磁线圈的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