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轮车顶棚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03451.9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9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艳荣 |
主分类号: | B62J17/086 | 分类号: | B62J17/086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裴景阳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轮车 顶棚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轮车顶棚,其包括可搭接在一起的第一棚和第二棚,第一棚与第二棚沿三轮车的前后方向依次布置,第一棚与第二棚关于三轮车的前后方向的轴线左右对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分体设计,降低了纵向尺寸,降低了对材料的要求,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同时便于安装和拆卸,也方便了储存和运输;第一棚和第二棚的搭接位置分别形成第一搭接凸起和第二搭接凸起,同时,第一搭接凸起又高于第一主体部,第二搭接凸起又高于第二主体部,避免雨水从搭接位置渗到下部的轿厢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轮车顶棚。
背景技术
由于三轮车(尤其是电动三轮车)驾驶灵活、结构简单、停车方便、价格低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然而,三轮车的轿厢通常为露天结构,驾驶位置、驾驶位置后的乘客(当然也可拉货)位置受天气影响大(寒冷、雨雪天气等),影响驾乘体验、损坏其拉载的货物。因此,有在三轮车上加装车棚的设计,然而,其均为整体式设计,由于三轮车的尺寸(尤其是前后方向长度大)大,造成车棚整体尺寸大,对材料、设备的要求高,生产、运输成本高。
因此,需要一种三轮车顶棚,以克服上述问题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轮车顶棚,其包括第一棚和第二棚,其中:
所述第一棚与所述第二棚沿三轮车的前后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棚与所述第二棚关于三轮车的前后方向的轴线左右对称;
所述第一棚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棚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后端形成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前端形成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
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上表面形成高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搭接凸起,所述第一搭接凸起的对侧形成第一搭接凹槽,所述第二搭接部的上表面形成高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搭接凸起,所述第二搭接凸起与所述第一搭接凹槽相适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搭接部在所述第一搭接凸起处设置有第一固定通孔,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所述第二搭接凸起处设置有第二固定通孔,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通孔对应并由所述连接件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前端、左侧和右侧均向下向外延伸依次形成前挡部、第一左挡部和第一右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前挡部、所述第一左挡部和所述第一右挡部均水平向外延伸分别形成前挡边、第一左挡边和第一右挡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三轮车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起不高于所述第一搭接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收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后端、左侧和右侧均向下向外延伸依次形成后挡部、第二左挡部和第二右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后挡部、所述第二左挡部和所述第二右挡部均水平向外延伸分别形成后挡边、第二左挡边和第二右挡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沿三轮车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不高于所述第二搭接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搭接部背离所述后挡部的端部形成容纳所述第一凸起的防滑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艳荣,未经李艳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3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5000A高压套管
- 下一篇:一种化肥搅拌装袋设备